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80(1 / 3)
船队把五万匹棉布送去泉州码头,浩浩北上,双安湾里再次变得空旷起来。
新砌起来的堤岸、新铺平的码头,却无船只入港靠岸,无货来、也无货出。愈是新建的,愈显得凄凉。
等到齐、陈、包三家闻讯赶来时,船没了,布也没了,只剩下一大群伙夫搭着汗巾,成群坐在岸石上闲谈,百无聊赖。
“林老板,生意可不是这么做的,明明说好了要把布匹卖给我们。”齐族长一腔怒气,又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换作长长一叹。
看来今年真的要空船出海了。
“诸位消消气。”林远道,“我是答应你们了,我又没说反悔,诸位朝我生这么大气做什么?”
三位族长半晌才回过神来,怔怔指着空海湾,道:“可棉布全被带走了……”
“我可没说过只有五万匹棉布。”
“林老板意思是?”
“答应你们的货,必定会按时交付的,为了表示歉意,林某愿意降一降布价。”
原本的“兴师问罪”,莫名成了“感恩戴德”、“意外之喜”。
泉州港那头,大船如穴,脚夫如工蚁,忙忙碌碌。
一连卸了好几日,好不容易才把五万匹棉布运回库仓里,空船才开出泉州港,紧接着便有消息传来——又一大船队浩浩荡荡南下,开进了双安湾里。
船上装的全是棉布匹。
上一瞬,上官族长还在巡游货仓,摸着艳红的布匹说这桩买卖不亏,一定能够回本。下一瞬,听闻消息的他,脸色铁青,一把老骨头捶再布匹上,邦邦声响。
眼里的血丝比布匹还要红。
他们三家合资,高价吃下了五万匹棉布,眼下莫不成还要继续吃下十万匹?若是十万匹后,还继续有棉布运来,又当如何?
这源源不断的货物,就如源头活水一般,哪有截得住的道理?
这回是正正着了道。
更令他们愤恨的是,相较于第一批棉布,第二批棉布的叫价简直低得离谱——完全就是寻常价格,货美价廉。
当天夜里,小姓小族的船只纷纷涌入双安湾里,争先恐后抢订布料。一个小家族,两三条中型海船,只要能有几千匹布料压压船舱,出海一趟就不会亏。
码头新路两侧,火把彻夜长明,宛如夜里的火龙,由海湾一直延伸到了同安城里。
小商贾们排队买到布票,带人带船前去清点取货,人来人往,再多的劳工也不够用。码头上愈是忙碌,愈是让同安城里显得空旷。
听闻当地人说,大家今年都买不到茶叶,一斤也难求,林远应下说:“诸位要是信我,林某在扬州那还有一批茶叶没出,你们愿意要,我便让他们送来。”掐指算了算,又道,“理当还能赶上冬末的北风。”
于是乎,才订完棉布,大家伙又开始抢着订茶叶。
只消开了海,船只任行,这天底下只有货找银子,而没有银子找货的道理,又岂能以封桥封路来封住闽南一隅?
而泉州府送来的那两船银子,已经送入了双安州州衙。
燕承诏被专程叫过来,他看到裴少淮带着人正在清点数目,问道:“裴知州大晚上叫我过来,就是看这个?”
裴少淮理所当然地点头,说道:“这正正经经挣来的银子,本官可都充公用于开海了,燕指挥要替我做个证。”
燕承诏一声不吭,转身去了裴少淮的雅房,自个泡茶饮茶。
半个时辰过后,裴少淮数完银子回来,燕承诏道:“裴知州有空谈正事了罢?”
打趣归打趣,裴少淮专程把燕承诏叫来,岂会只为了“做个证”?
“让燕指挥久等了。”裴少淮正想给自己倒盏茶,却发现茶壶空得只剩茶渣。
他关上门,说道:“我有推测,想与燕指挥探讨。”
“关于幕后主使?”燕承诏问道。
裴少淮点头,踱步揣测道:“上一回,是裴珏南下巡查,最后以布政使山庄里自缢收尾,所有的罪行都断在了一尺白绫上……我这几夜在想,对家会不会故技重施,再把众人之罪汇于一人之身,把他推出来当替罪羊?”
眼下,米价稳定,海商货源充足,码头在修,形势一片大好,嘉禾屿开海势在必行,已无人可挡。
凡有一胜必有一败,对家兵败,罪行滔天,开海之后便是罪责之时。
他们一定会事先筹备应对,断尾求存。
这段时日,南镇抚司一直密查,但毫无头绪。裴少淮想,与其这么毫无头绪地暗查,不如好好推测,找好位置,守株待兔。
燕承诏眼睛亮了亮,觉得裴少淮的话有几分道理。对家要找替罪羊,替罪羊身上就一定会露出马脚。
重点在于,赶在替罪羊身亡或是痴傻之前,找出这头肥羊,等着恶狼上门。
燕承诏道:“刘布政使新接手闽地,做事保稳,凡事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此事怎么论,都论不到他头上。”上回吊死了一个布政使,这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