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丧钟回响(3 / 3)

加入书签

凉落寞的气息,这就是张娘子的结局,她平生所求不多,然而得到的实在太少,最后饱受病痛的折磨,亡年三十四岁。

身为一个女人,张娘子的一生是很难有太多光彩的,她不能够走遍名山大川,也难以在学术或者政商方面有所成就,甚至连这样的志向都是遥不可及的,今生都几乎只是幻梦,留给她的只是在繁琐而又暗淡的内宅生活之中,逐渐消磨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点点星芒。

即使在女子之中,她也不如天下闻名的才女叶琼章、刘莫邪,尤其是刘莫邪,居然还参与到靖难之役之中,简直是一个传奇人物,张娘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既没有惊才绝艳的才华,也没有震惊尘世的举动,她这一生默默地来,又默默地走。或许建功立业并不是每个人的渴望,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对于张娘子来讲最令人不平的,就是她这一生都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眼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只能低眉俯首地度过这压抑而且不算很长久的岁月。

才女的悲剧结局令人格外感慨,会发生许多的感想,甚至还会有人为此而赋诗抒怀,张娘子的死亡带给人的则是一种沉闷的伤痛,并不锐利,她的生平也没有太多的精彩与美感可以发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死去,让梅咏雪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

析分遗产的事情办得很顺利,婚姻总是要涉及到财产的重新划分与让渡,所谓的“男承家产,女承衣箱”,女人也有自己的财产,因此在现代有婚前财产公证,明代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类似的制度,女子的嫁妆是要官府登记造册的,“凡娶妇有私货,报于公堂籍记之,仍发私储以自经营,俟岁终报功最”,每年年终都重新登记的,一般是不动产交给夫家保管,簪珥首饰之类的妆奁则由女子自己管理,尤其是金玉珠宝之类的小件动产,更是完全的女性私产,理论上是连夫家都不能随便动的。

曾经有一个女子蒋氏,婆婆想要她把首饰给丈夫的姊妹,她不肯,婆婆就诬告她说要谋杀自己,最后冤情大白,劝和了,媳妇不用给妆奁,婆婆也没有按照诬告的罪过来惩罚。

当时梅咏雪听到这个案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明代女性的自有财产保护观念,而是这么一个恶婆婆差一点坑得蒋氏被斩首,居然只是劝“姑慈妇孝”,后续情节大家就不晓得了,或许蒋氏又回到丈夫家里吧,那简直是又进了虎狼窟,最好是能够就此和离,那才叫安全呢。不过一想到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婚姻之中的那些烂事旁人也多是劝和,还有什么“离婚冷静期”,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明代呢?要和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难怪世人都喜欢生儿子啊,连女人也是这样,因为有了儿子之后,只要不是家里太过破落,总是会有儿媳的,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在年轻的媳妇面前当老太后,毕竟前半生三从四德实在太过憋屈,如今总算找回来了。

张娘子留下来的东西并不算多,房产自然是归回富家,打开娘子的箱子一看,除了银头面金簪,还有两支珠花,两枚银镯,几副耳环,衣服有新有旧,不是很多。对于分割方式,张娘子的弟弟张文存也并无多的话讲,要说自己的姐姐这样处分财产,很是公道,姐姐病重的时候自己不在家里,媳妇一个人带着孩子,本身又是七病八痛,难以照应,好在邻居十分尽力,送了最后一程,因此这点东西实在不算什么。

世上不是没有无赖的人,但是张家向来是清白门户,不肯做这样的事情,街坊四邻都大睁着眼睛看着呢,洒土也要眯后人的眼睛,如果自己这个做弟弟的没有良心,姐姐在天有灵,到了阎王面前也不会饶过自己,因此张文存半点不纠缠,痛痛快快分了东西,还特意请了一餐酒饭,回报樊娘子一家的邻里之情。

把这件事情办完,梅咏雪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幸好没有出现“争产”这样的事情,虽然张娘子留下的东西不多,不过后世为了几千块钱打得头破血流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钱财这样的事情总是最容易发生矛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