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 死得其所(2 / 3)

加入书签

交易比较频繁,因此就首先在那里流行,江南也是商业发达的地方,尤其因为嫖娼合法化,就更加剧了梅毒的传播,富安得了这种病,也算是妓女的报复吧,就好像“美洲大陆的复仇”一样。

话说富安能够染上这种古所未有的舶来病症,也是猴赛雷啊!

第三天早上卯正的时候,天渐渐地开始亮了,梅咏雪与韩阿公帮忙出殡,地保团头这种半官方半民间的人物主理,将富安送到城外埋葬了。

韩阿公望着这样一处新坟,叹了一口气,富安这小子亡故在这种病症上,也算是死得其所,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这一死倒也罢了,是他自作自受,只是抛撇下家中的娘子,往后可该如何是好?虽然小民百姓对于女子改嫁不像士大夫们那么嚼舌,可是一连死了两个丈夫,少不得要让人家说成是“克夫”了,十分不吉利的,张氏又是小家薄业的,想要再寻一门好亲事可是为难,她又没有一男半女,后面的日子可怎么过?

梅咏雪的念头则是:OMG富安到了这一章终于死了,让人等得好心焦,回想起当年曹氏的话,简直是一语成谶啊,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恨意,回头通过姐姐送一点东西过去张娘子那边吧。

又过了三天,到了一七这天早上,张娘子请了几个和尚做个小小的道场,除了邻里熟人前来应卯,梅咏雪这一次还看到几个眼生的人,既不是亲戚也不是邻舍,旁边有知情的悄悄告诉她:“这几个人都是往日与富二郎一起逛妓院的,倒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来以为不过是酒肉之交,没想到今儿居然也来了。”

梅咏雪一咧嘴,这可真的是秦桧也有仨朋友,一起吃喝嫖赌居然也能够有这一点人情,今天来送他最后一程,也算是不枉了与这帮人相识一场,临了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那几个人不单是拿了些香烛纸马过来烧化,其中一个人还似模似样地拿出一篇祭文来,当场宣读:

“维圣朝焚心之年,七月流火,本届同仁迟光、贺竟、万峰、曹建仁,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花城老友富安官人之灵曰:维灵生前狂荡,火煎肝肠;死后平和,心静则凉。枝生杨梅,名虽雅而夺命;药用金石,铜汞当谨收藏。得此千古未有之症,愧杀百代先辈之灵。何必曰今不如昔,实在云孤陋寡闻。想昨日:风花竞入,长春院中长春真人;灯烛交辉,不夜城里不夜星君。忽今朝:哗啷啷无常锁链没有人情讲,咔嚓嚓亡灵镰刀不收常例银。长思养瘦马,何期宰白鸭。思念及此,不胜唏嘘,天日昭昭,地葬昏昏,今特奠兹白浊,次献菊觞。英灵不昧,来格来歆。尚享。”

梅咏雪在一旁听着,她也是粗通古典文墨的,如今听着这词儿怎么味道怪怪的?就好像发馊了的液体,让人想到池塘里的死水,里面也不知掺了什么东西,再一看姐姐瑞仙,只见樊娘子也是一脸吃药的表情。梅咏雪立刻笃定了,自己没怀疑错,这祭文果然有问题,这就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虽然这悼词里说得都没错,不过你们毕竟是死人的生前好友,这样做也有点太过分了。

然而梅咏雪再一看那几个人的神情,只见那四个人都一脸坦然,虽然绷着脸没有笑容,可是却半点都不见心虚的样子,也看不出什么嘲讽。梅咏雪脑子马上开始转了,莫非这几个人都是不学无术,因此丝毫不明白这文字中的意思?难道这文章不是他们写的吗?也不知是花了几文钱润笔,找了哪个刻薄知底细的酸秀才写就这样一篇祭文。不过纵然是他们晓得里面写的是什么,只怕也毫不客气地会拿来念吧?这些人就如同李碧华说的,哪怕化为白骨,犹彼此攻讦,敲打不绝,平时虽是酒肉朋友,然而背地里也不知要怎样糟蹋人。

富安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梅咏雪感到心头也轻松了一些,招待客人也更加从容。这一天一位老客户又来到店中,那个人就是——东方镜。

要说虽然已经六年的时间过去,东方镜对于梅咏雪的兴趣仍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已经知道这个人是不会与自己有那种瓜葛的,而且如今梅咏雪年纪渐长,虽然没有什么胡子长出来,可是也不再是二十出头年纪那种娇嫩的相貌,如今的梅咏雪身量增高,面孔也愈发的精神,眼睛变大了,仿佛连鼻梁都升高了一点,整个人都显得更加落落大方,就好像原本卷曲的荷叶,如今全都铺开了。

事实上一个这样神采奕奕的青年男子,在对于男色的欣赏角度主要是“柔媚娇嫩”的社会风尚来讲,其实是没有太多趣味的,然而梅咏雪却不太一样,“他”的皮肤偏细腻,也没有粗大的毛孔,衣领一直扣得又高又紧,因此看不到喉结,看起来便没有那么鲜明的男子特征,虽然年龄渐长,可是仍然十分清秀,而且言辞有趣,有时候来说说话倒是满能让人心情愉快。

“咏雪啊,再过二十天,就是八月十五,每年的这个时候,金桂飘香,坐在花园里一边饮酒一边看月亮,再焚了香弹奏古琴,意境是很好的。”

梅咏雪点点头:“我特别喜欢桂花香,甜甜的,感觉不用加糖就是糖桂花。啊,加了糖桂花的汤圆总是很好吃的,尤其是黑芝麻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