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国小鲜(科举) 第352(1 / 2)

加入书签

于是侯元珍嘴上应得好好的,转头跟秦放鹤交接的时候,就一口一个“胡阁老说” “胡阁老交代”“胡阁老势必要我转达”……就差明?着在脑门上写?一句“不关我的事啊”!秦放鹤听得忍俊不禁,对侯元珍点头笑道:“放心?,我明?白,你传话,我都知道了。后面的事你不必再管,我自有分晓。”侯元珍听罢,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萎缩了一圈。秦放鹤忍不住笑出声,朝他拱拱手,“大家?的难处,我深知,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也是陛下的意思,少不得委屈诸位。改日我做东,给诸位赔不是。”卜温也好,侯元珍也罢,此番算是糟了无妄之灾,但?秦放鹤却不打算独自承担责任,所以干脆把天元帝拖下水:陛下的意思!话说到这份儿上,侯元珍心?中对他本就没多少的怨气顿时烟消云散,慌忙还礼,叹道:“唉,您说得哪里话,为陛下尽忠,何谈委屈?”顿了顿,又试探着笑,“只是既然?您说做东,嘿嘿,您之所长,我可早有耳闻……”秦放鹤就指着他对孟有年笑,“瞧瞧,我说一,他便?说二说三,罢了罢了……”他说做东,本意是请卜温、侯元珍等人去酒楼吃喝一顿,略略交心?,也是同僚们之间相对亲近却还算寻常的社交。但?侯元珍故意“歪曲”,把他请客,说成要亲自下厨,性质就不一样了:世人皆知秦放鹤厨艺高超,但?并不经常对外?展示。什么人才值当的他亲自动手?亲朋好友、同盟。所以侯元珍这话,并非单纯得寸进尺,而是在试探着向秦放鹤表示靠拢。他想得很清楚,原本胡靖与秦放鹤两派人马便?泾渭分明?,如今秦放鹤出动出击,胡靖还击,矛盾升级,顿时势如水火。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侯元珍本人身处内阁,根基不稳,不可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势必要投靠其中一方。胡靖毕竟老了,还能有多少年好活?况且瞧陛下本人的态度,明?显更宠信秦放鹤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非要二者择一,自然?要择强者而从?之!如今胡靖还是首辅,炙手可热,他选择投靠秦放鹤,或许眼下几年之内日子不大好过?,但?做人嘛,目光总要放长远些……现在侯元珍投靠,勉强能算雪中送炭,但?等过?几年秦放鹤优势明?显时再投靠,或许就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喽!于是在接下来的轮值中,跟着胡靖、尤峥的翰林们俱都谨小慎微,安守本分,但?与秦放鹤等人为伴者,以孟有年为首,却都已?经开?始参与各地奏本、卷宗的初审,乃至批阅。时间一长,翰林院众人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不少人难免心?生怨怒:“按理说,尊卑有别,可胡阁老如此行事,实在是……”“哎,此言差矣,毕竟陛下未曾下旨,胡阁老等人不过?谨慎些罢了。”“你说得好听,你先跟秦阁老,后跟侯阁老,早已?尝尽了甜头,回头正月十?七陛下重新理政,保不齐就能看到你的手笔,平步青云,近在咫尺,却在这里作甚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混账话!”凡为翰林者,多初入官场,而年假期间轮值者,多不过?两届,故而热血未冷,进取之心?尤甚。用秦放鹤私下的话形容就是:一群刚踏入社会的愣头青,什么人情世故,什么规矩体统,尚未练成,只一身牛劲儿没处使,满脑子都是清澈的耿直和愚蠢,给点油就上……如此蛮力,刚好拿来对付内阁的迂腐,最?合适不过?。他确实利用了翰林院,但?那些翰林也并非没得到好处,双方不过?各取所需。况且翰林院乃皇帝私人秘书?处,一切升降任免,皆由皇帝本人负责。而天元帝又是个掌控欲极其强烈的皇帝,胡靖对翰林院再不满,也不敢公然?加害,最?多敲敲边鼓罢了。所以秦放鹤敢出这招,所以翰林院也敢接招。正月十?七,年假正式结束,内阁进行天元五十?五年第一次内部?例会。在过?去的日子里,翰林院插手的政事越来越多,显然?秦放鹤等人丝毫不加收敛,胡靖的不满也达到巅峰,终于正面质问起来。“阁老这话我却有些不明?白了,”秦放鹤不慌不忙,“天下非你我一人之天下,朝廷也非你我一人之朝廷,陛下开?门纳贤,朝廷公开?取士,为的便?是广纳贤才,为国效力,既如此,事情究竟是谁办的?怎么办的?又有何分别呢?如此诸多大小事项分出个轻重缓急来,轻的小的,交由翰林院那些年轻一代去办,削减冗余;大的重的,交由你我来办,也可减轻疲乏,集中力量办要事,如此层层递进,何乐而不为呢。”他口口声声什么翰林院的年轻一代,此话一出,柳文韬等人看过?去的眼神就多了几分古怪。这话说的,实在无甚说服力。翰林院那些人平均年龄也都在三、四?十?岁了,可秦放鹤呢,今年也才四?十?三,比好些翰林都年轻呢!再怎么看都是平辈,到底谁才是年轻一代啊?胡靖也非等闲,不会顺着秦放鹤的思路去辩解,始终抓住一个点攻击:要改革,可以,请出陛下的圣旨来!甚至就算陛下想要大改,也得先行拟旨昭告朝野,由群臣看过?了,再行商议,其中不乏因群臣反对而中途夭折的。没有圣旨,就不算陛下的意思,你们这样,就是先斩后奏!于理不合!柳文韬等人保持沉默。虽说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他们默许,甚至参与了的,但?真要说起来,确实于理不合,更像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胡靖和秦放鹤在天元帝心?中谁的地位更胜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