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国小鲜(科举) 第263(2 / 2)

加入书签

多?了!如此鲸吞蚕食,细细想来,可比打一杆子就跑的北蛮可怕多?了。

王禹刚要反驳,却又侍者在外通报,“陛下?,孔先生入宫讲学来了。”王禹一听,顿时眉开?眼?笑,竟顾不上还跪倒在地的李仁,光着脚跑到门口,“我亲自去迎!”这位孔先生据说是大禄孔圣人之后,出身名门,学识渊博、仪表非凡,早年抛弃繁华,承旨来高?丽推广汉学,在高?丽国内也颇有美名。天元三十六年,孔先生又在前任皇帝王焕死后挺身而出,出谋划策,与?李仁联手平定高?丽内乱,一力扶持王禹登基,事后更悉心教导,关怀备至,如兄如父,故而王禹对他感情颇深。“不敢劳烦陛下?,臣自来了。”说话间?,那孔先生竟长驱直入,宫廷之内犹入无人之地,高?丽内外侍从?、护卫皆不敢过问,在门口就跟王禹打了照面。他先向王禹见礼,视线越过小皇帝的肩膀,看到内部看向这边的李仁,笑道:“辅政王也在。”说来可笑,高?丽处处效仿汉文化,奈何照葫芦画瓢都?不会,天子殿宇竟也又矮又小,他站在门口就将里?面李仁的表情看得一清二楚。王禹这才想起来里?面还有个李仁,转身道:“我要上课了,辅政王先回去吧。”简单打完招呼,孔先生就似将李仁抛掷脑后,转而对王禹道:“您千金之躯,却赤足相迎,如此厚爱,臣惶恐。”“先生乃圣人后裔,又是天朝皇帝陛下?亲自派过来的大儒,”王禹正色道,“如今既为我讲学,便是我的老师,自该如此。”当着汉臣的面儿,竟连自称都?唤了,李仁听得嘴里?发苦,当即试探道:“臣素来也仰慕汉学,既然孔先生乃当世大儒,不知可有这个荣幸,叫臣也听一听?”陛下?年幼,易被蛊惑,断不可再使陛下?与?之单独相处!王禹对这位辅政王也颇有感情,听了这话,便有些踟蹰,下?意识望向孔先生,“这……”就见那孔先生似笑非笑道:“我教与?陛下?的,乃是为君之道,难不成李大人也要听么?”此言一出,小皇帝就变了脸色,“天色不早,辅政王且去吧。”孩子再小,皇位上坐久了也能?识得权力滋味,自然不容他人觊觎。李仁一口气堵在嗓子眼?儿,直憋得面皮泛红,胡乱行了礼,拂袖而去。出去老远了,李仁才停下?脚步,回首凄然叹道:“汉人奸诈,内外相逼,我高?丽……亡也!” 战事(一)却?说太子返回?詹事府,召见詹事宋琦,细细说了今日面圣对答。宋琦便道:“殿下初入兵部,在此之前未曾专精兵法,更?不曾插手国家大事,稍有偏差也算瑕不掩瑜。”今日诸子百家时的应变也算可以了。“可我怕父皇失望。”太子叹道。大禄太子可自称孤、本宫,然为表尊重,面对一干老师时,太子仍以“我”自称,以示亲近。“人无完人,殿下有进取之心便很好。”宋琦宽慰说,“倘或殿下此刻便展露峥嵘,处处完善,反倒不美。”一山不容二虎,父子也不行。皇帝犹在春秋鼎盛之际,若太子已成?气?候,反而容易招致猜忌,转为祸患。太子一听,心下一松,可依旧愁眉不展,“先生啊,这太子之位,当?真令我寝食难安……”前几?年寿王倒了,他?难免也起了点心思,积极筹谋。如今得偿所愿,可还没来得及高兴便愕然发现,当?了太子反而还不如只是个皇子时痛快。他?倒是有心向学,奈何兵部上到尚书胡靖,下到各处官吏,一来担心私下与?太子结交被皇帝猜忌,二来么,也不乏观望,竟鲜有人肯倾囊相授。若是寻常父子,直接去问当?爹的也就是了,眼见后继有人,为父者必然高兴。奈何,天家无父子啊!在父亲之前,他?先是皇帝,是一国之君。皇帝仍龙精虎猛,太子就试图插手调兵,如此急不可耐,所图为何?太子又说起今日?秦放鹤也在,“父皇对我有了防备之心,不使兵部尚书教?导也罢,又缘何不使秦子归教?我?”既复立太子,便有詹事府,既有詹事府,那秦子归理应遵循翰林修撰、侍读学士、太子詹事的旧例,又因?何连跨两品、直入六部?这个问题堵在他?心里许久,颇感憋屈,只恨无人分说。他?不清楚隋青竹和郭玉安两位少詹事与?秦放鹤关系如何,万一面和心不和,在他?们面前巴望旁人,平白树敌。但宋琦不同。宋琦的孙女是秦放鹤之妻,贤伉俪情深,远近闻名,故有此一问。宋琦笑得慈祥,却?避而不答,“殿下执拗了,世间能为者何其之多?,也不止一个秦放鹤,况且他?此刻年轻气?盛,征伐锐利太过,非为人师之相。殿下发此感叹,岂不让门?下诸位少詹事、门?人寒心?日?后莫要?再提。”天元帝是位很现实的君主,相较现在就着急忙慌培养继任者,显然他?更?倾向于将擅长办实事的官员即拿即用:左右满打满算就那么些事儿,如今朕能办则办,若留到下一任,指不定能不能成?呢!用秦放鹤本人的话来说,就是现阶段他?任工部侍郎所产生的价值,远超太子少詹事,回?报率更?高。年假县县学旧友肖清芳来向秦放鹤辞行。他?谋了个县令的缺,已往吏部报道,不日?就要?赴任去了。秦放鹤一怔,“这么突然?”肖清芳二甲进士出身,排名不算靠前,过去几?次向翰林院的遴选皆未取中,下到地?方上做县令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