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国小鲜(科举) 第142(2 / 3)

加入书签

你去。一来交个朋友,二来相互切磋,也能彼此?进益,你以为如何?”

高程家境不错,但也只是相对于章县平民而言,到?了?这寸土寸金的京城,就什么都算不得了?。清河府又不比人家有会馆,若单靠他个人财力,也只好与陌生人分摊同一院落的一间屋子罢了?。彼此?不熟悉,性情也不了?解,终究是隐患。故而听了?秦放鹤这话,岂有不欢喜的?当场谢了?又谢。秦放鹤笑道:“顺水人情,倒也犯不着谢,只一点?,京城多人才,多奇葩,你可不许见猎心喜,拐带人家沉迷术数。”说得高程也笑了?,“如今我也改好了?,偏你揪着不放。”当天下午,秦放鹤又去向师父师娘报平安,去翰林院销假。白云村距离京城不算特别近,所以他回来的也不算最早的。同科榜眼隋青竹祖籍北直隶,就在京城外围,据说半个月前就正式开工了?。销假后,秦放鹤也没急着回家,而是蹲在翰林院外逮人。天色渐暗,孔姿清等人陆续从里面出来,见了?他,也是欢喜。一行人闹哄哄去酒楼开席,说起?这几个月的大小事宜,秦放鹤这才知道,京城几个月风云变幻,又刚好赶上翰林院三?年一考,众人的职位都有了?些变动?。新科进士入职翰林院后,并未高枕无忧了?,期间还有大小考试若干,而最要紧的,便是三?年一次的统考。这次过后,似康宏等未能直接入翰林院核心的二甲进士,也有可能再次获得进入内部深造的机会,在翰林院担任低级官职。而赵沛等三?鼎甲,则会根据个人表现和意愿进一步分流。秦放鹤的老丈人,原翰林院学士宋伦调入国子监任司业,而宋琦宋老爷子为了?给儿子腾地方,主?动?辞去国子监祭酒一职。天元帝很?喜欢他的谦和,加封太子少师,入宫给诸位皇子讲学,也算变相升官了?。秦放鹤点?点?头,一一记下,又看向赵沛和孔姿清,“那你们呢?” 翰林院(二)翰林院只是直属皇帝的中央部门的统称,内部?人员机构和职能非常庞杂,包括并不仅限于为皇帝皇子讲史,起草拟定?各种诏书?、祭文,审核并保管各处衙门送来的卷宗文档,编撰修订史书?,协助历届科举,担任监考官,协助整合鸿胪寺对外接待的卷宗等等。简单来说?,大禄朝翰林院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只有历届殿试三鼎甲和后期反复考核后升上来的少数二甲进士,也就是世人尊称的“某翰林”。这些人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直接接触权力核心,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不用到?基层历练。尤其三鼎甲,后期各部?、国子监等各处中央机构轮一遍,大概率有机会入内阁。而?隶属翰林院的外部?则由大量二甲、三甲进士构成,日常工作就是世人更熟悉的修书?和整理卷宗典籍,上升空间不大。三年考核过后,如不能跻身翰林院内部?核心,则出路有二:尖儿?去六部?,从主事做起,慢慢往上爬;剩下的数量最?多的,等候外派。而?外派名额有限,便是小小七品知县,也未必抢得上,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派不到?的,一辈子窝囊,可能还不如地方举人混得好;派出去了,多数也是穷乡僻壤,天高皇帝远,大概率一辈子无法返京。昔日章县县令周幼青,也是正经?进士出身,可就因为没能进翰林院,花了足足十多年才勉强弄了个七品县令……若非遇到?秦放鹤,时来运转,保不齐这辈子就要?老死地方了。康宏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翰林院内部?,授予七品编修一职,算是赶上了三鼎甲的最?低?。孔姿清对自己的发?展并不意外,言简意赅道:“我升侍读学士。”翰林院内部?高层有正四品掌院一人,负责统筹管理,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三人,再下面便是修撰、编修、检讨等。这两类学士虽都是正五品,然侍读学士侧重?为皇帝皇子伴读,同时答疑解惑、协助整理奏章,可为顾问、幕僚。但侍讲学士则更侧重?讲经?讲史做学问方面,论及朝堂前程,远不如前者,早年宋琦就是走这条路,最?后扎根国子监。孔姿清升侍读学士,而?非侍讲,可见天元帝对他?的政治素养颇为满意。之前董门庄隐弟子,也就是秦放鹤那位看似憨厚的师兄胡立宗,也在今年从翰林院“毕业”,平迁入工部?,出任正五品郎中,仍兼任原本的侍讲学士。如一切顺利,孔姿清以后也会像胡立宗和宋伦那样,出任翰林院学士之后,去六部?轮一遍,中间或许会再往国子监走一遭,乡试监考,边走边升,哪怕不特意立功,起码都能稳稳当?当?到?正五品了。之后若想入内阁,朝廷会派给最?起码地方知府起,乃至巡抚的高等官职镀金,增加履历,到?期就回。抑或出任某重?大任务的钦差、监察使,富贵险中求,一二十年过去,就具备了入主内阁的资格,升任六部?尚书?兼大学士,随时准备达到?巅峰。三鼎甲,含金量就是这么高,说?是通天大道也不为过。所以当?赵沛大大方方说?出自己想去大理寺时,秦放鹤颇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此事多年前就有征兆,倒也不算意外,只不知皇帝怎么想。赵沛笑道:“陛下的表情,也如你这般。”震惊,啼笑皆非,有点?想抓起玉镇纸来打人。但是又不舍得。翰林院出身的人,哪怕在中央轮流刷履历,也鲜有第一轮就往三法司去的,赵沛此举,着?实剑走偏锋。三法司,即都察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