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国小鲜(科举) 第26(2 / 3)

加入书签

。为表公正?,周县令不便开口,只像对其他人那?般向秦放鹤点点头,“去吧!”秦放鹤认认真真行了礼,抽空跟孔姿清换了个眼神,便按着考号找自?己的号舍去了。

待人员悉数入座,周县令又?勉励一回,亲自?去挂了锁头,贴了封条。做完这一切后?,他才?拿起红绸子缠着的鼓槌,往墙边的牛皮大鼓上重?重?一击:“咚!”县试头场,正?式开始! 县试(三)今日试题共三,四书占其二,作诗一则。辰时?刚到,也就是后世早上七点整,第一道考题公布: “洋洋乎发育万物”,要求补足缺失前句后,默写?整篇,并作释义。有点刁钻,但不多,几乎是看到题目的瞬间,秦放鹤脑海中就自动浮现出正确答案:此句选自?《中庸》,主旨在于赞美圣人德行,顺带教导参与政治的读书人修身养性?。整体来说比较平,又带有浓烈的政治价值倾向,主打一个根正苗红,非常适合用来做开场。不过?出题人也小?小?挖了个坑。大多数人背书都讲究一个惯性?,简单来说就是大脑自?带的逻辑思维让人本能地遵循正确顺序,比如从前往后背。若单独提示前后一句,让你接中后段,通常比较简单。或者?给出后半句,前半句也相对好补。最难的就是这种掐头去尾,让人想按惯性?都摸不着方向,犹如身处潭中,飘飘荡荡没个依靠。考场各处陆续响起笔尖划过?考卷的细微沙沙声?,中间还夹杂着稍嫌烦燥的纸张翻动?声?,显示出诸位考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早起就下了点雪粒,只当时?不够冷,纷纷化雨,这会儿昏沉沉的日头渐高,反倒凝成雪了。细碎的雪粒纷扬而下,落在瓦片、卷面上,沙凌凌,倒有几分动?听。天冷,砚池里的墨汁凝结很快,秦放鹤不得不少量多次,这才能保证运笔流畅无滞涩。但还是冷。火盆温度产生的速度并不足以覆盖流失,面朝风口坐着不动?,双脚迅速变冷,然后发麻,露在外面的指尖没一会儿也冻红了,手指僵硬。秦放鹤不再犹豫,直接翻出羊皮袄穿上,又把暂时?用不到的篮子?挡在脚前,不多时?便?暖意融融起来。雪粒下得密且快,为?防前半截考卷被?打湿,秦放鹤写?一段就用草稿纸盖住,再定时?拂去积雪,倒也还好。雪一时?半刻化不了,倒比直接下雨好得多啦。每道题作答时?间为?一个时?辰,辰时?过?半时?,便?有监考官带人入场,巡视之?余,也在每一张考卷写?字末尾处盖戳。这么一来,收卷之?后所有人的答题速度便?一目了然,若前半场一个字都没写?,后半场超常发挥的可能性?也不大,基本可以准备下一届了。不少人平时?就不算背书滚瓜烂熟,又在这个大环境下,八分本事也只能使出六分。正急得挠头时?,又瞥见?考官身影,不觉心如擂鼓,大冷天愣是急出一身汗,下笔都发飘了。有人边擦汗边作答,手一抖,笔尖一顿,考卷上瞬间晕开一团墨迹,他脑瓜子?登时?翁了一声?,满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完了。考卷要求整洁无修改,只这一笔,便?已宣告今科无望。明年再考,说得轻巧,多一年便?多一份花销,只报名保银便?要二两,便?是殷实人家?也要精打细算。待走到秦放鹤面前时?,监考官低头就见?小?小?一团裹在大羊皮袄子?里,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再看考卷,平整光洁,字迹工整无污渍,心下便?有三分喜爱。年纪不大,倒是写?得一手好官文,只不晓得是谁家?子?弟?辰时?一过?便?收卷,考卷和?草稿纸一并上交,期间有未答完的考生哀告不断,只求宽容片刻,终究无用。交卷后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秦放鹤忙跳起来活动?手脚,将那太极拳前几式打了一回,感?觉到血液重新在体内奔流,指尖渐渐有了温度,四肢不再僵硬,又取出带来的红糖姜片等物煎茶。还好,虽有些冷,但自?己准备充分,暂时?还不用吃药。红枣姜汤煎了浓浓一碗,深深的红褐色药汁也似,秦放鹤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下去,不多时?便?觉滚滚热流自?腹内袭来,鼻尖竟也沁出一点薄汗。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巳时?一刻刚过?,提醒考生就坐的鼓声?便?响了,秦放鹤忙端正坐好,看放下来的第二道考题。唔,难度加倍!第一题好歹给了一个整句,这次竟只有几个字!“镃基”。镃基,最常见?的意思就是锄头,农具,而前来应考的书生大多家?境不错,寻常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何曾理会农桑!怕是连这玩意儿长什么样都不清楚。怕只怕他们自?作聪明,想到“基业”之?类的意思上去,就偏题了。镃基一词在文籍中出现频率并不高,而四书中常被?提到的有且仅有一处:“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前半句是“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出自?《孟子?·公孙丑》,大意是“虽然聪明有智慧,但最好还是乘势而起;虽然有合适的农具,也要静候农时?”,意在教导人把握正确时?机顺势而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秦放鹤答这道题的时?候,听见?竞争对手们烦躁的声?音就更大了。隔壁考号也不知是哪位仁兄,看了题目之?后就开始一声?接一声?叹气,嘟嘟囔囔说什么“我在哪儿见?过?来着?哪儿来着……”一道题两个小?时?根本用不完,严寒环境下考试格外容易饿,秦放鹤写?得差不多后就有意识地落地活动?手脚,先熬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