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紫明楼(1 / 2)
紫明楼
有了一个好创意就有了滚滚财富,几个人的眼睛里顿时都是白得多黑得少了。
“关于采购的问题,现在还不清楚广州到底有什么东西,但是它既然是通衢口岸,能买到的东西想必是很多。我的想法是:尽量在广州采购可供加工升值的初级产品。”
张信的提议其实就是采购初级产品,输出精加工成品的那一套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剥削方式。以广州为据点,大规模的收购白酒、烟草、生铁、棉布、生丝、粗糖、木材这些初级制成品,然后在临高进行加工成高级工业品再出口,赚取剪刀差。这样比建设从原料到成品全套工农业体系也快得多,也节约得多。
“萧白朗不是说我们是天顶星科技么?既然我们的科技的水平高出这么多,就不该把精力放在低级产品制造和加工上面。”张信继续说,“要我说的话,包括现在的伐木场在内,临高不是个林业资源很多的地方,可是广东福建的林业到21世纪都很发达呢,为什么不干脆在这里采办木材?有了木材可以大规模的造纸,我前几天和郭逸去看了市场,书写用纸得价格也很贵,这东西出起货来批量很大。”
“这里面有运力的问题。”萧子山想了下,“柴油的库存不多,得节约着用。自己造船又没经验,船厂还得搞很大的基建工程。”
张信笑着摇摇头:“不是我说你们执委会脱离群众――”听了这话除了郭逸之外,几个人都点点头,“你们有时候就是脑子不转弯,一门心思样样想自己造。连手纸都想自己搞定,结果呢?你不知道那些有老婆、女朋友的男人为了节约手纸,都在用干树叶擦屁股吧?”
“有这样的事情?卫生纸的供给没有问题的。”萧子山身为内务民政部门的委员,深知手纸这种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严重起来会伤害士气。所以无论是在穿越前的储存,还是d日之后的发放,都抓得很紧,基本上是按日计算,按周发放。不过卫生纸的自产至今没有完成也是事实。
“萧委员,有和够不够这是两回事啊。”张信无可奈何的摇了下头,“身边有女人的男人,自然就得稍微牺牲一点了。所以我的看法很简单:造船不如买船!”
“买船?广东沙船?”
“我是不知道什么广东沙船的了,”张信挥了下手,“但是广东这里的木材资源丰富,又有许多海商,造船业一定很发达,可以在这里订购几艘船只,解一下燃眉之急啊。”
的确,现在的登瀛洲号的吨位太小了,随着琼粤两地的海上运输规模扩大,扩充运力势在必行。造船还是买船,这个问题和原先那个时空里一样,一度在执委会内部引起过争议。工业部门的人士坚持自己造船,无论是木船、铁船还是水泥船,通过造船来积累经验,培养一批专业工人;商业贸易部门则坚持要买船,尽快扩充运力。
这个争论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买入了“登瀛洲”――买船派略占上风,原因无他,工业部门也急需从大陆上运来的原料,如果要自己造船,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不能下水,而且许多原料也缺乏。
但是“登瀛洲”的服役并没有消除两派之间的根本性歧意。造船派认为有艘小船完成初步的贸易之后,工业部门的产能上去之后就可以开始自己造船,“登瀛洲”只是过渡用,买船派则认为短时间内把工业力量放在造船上是得不偿失,买船不仅要继续买,还得多买。
关于两派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萧子山现在还有些头疼。个人来说,他觉得两派都对,买船造船都要紧。不过这事情该如何向他们说明呢?
他忽然灵机一动:“广州先遣站其实等于是一个分公司么,船只这种生产资料,完全可以自己投资。”
与其到执委会去把造船不如买船的建议提出来引发第二次大辩论,不如就让广州先遣站自己去解决。
“自己决定?”郭逸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你们自己决定。”萧子山故作雍容的拍拍他的肩膀。广州先遣站孤悬大陆,身负贸易和收集情报两大重要职责,事情即多且繁杂,执委会当然不宜搞遥控指挥。而且先遣站牵涉部门很多,如果要遥控指挥,到底听谁得好就成了问题。
“还有,和高举的利益关系怎么处理?”严茂达还是有些担心,“过去他等于是我们的代理商,现在我们要直开设直营店了,他肯定不满意。”
“你在说珍宝行的计划的时候不是说了么?我们经营和他不重复的东西。玻璃器这块,就让给他经营。”
“问题是他也会向总部要求让他经营吧?商人是很贪心的。”郭逸比较担心这个。
“我们做批发商,让他去分销也不错的。分销一般都比较难做,不是当地商人很难搞定。”张信说。
“分渠道吧。”萧子山考虑了一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搞渠道分销?!”张信和严茂达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们心里也有疑惑,渠道营销这套玩意,在中国也是20世纪最后的十年才开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