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认怂……怕是有些晚了(1 / 3)

加入书签

认怂……怕是有些晚了

就在周新提笔,准备给应天写奏报的时候,夏原吉也已经到达了应天。

其实回应天的路,也就只有草原上的那一段有危险且难走,只要进入了长城以内,不仅安全,而且好走。

进了长城,用不了多远就是顺天府,那里在未来会成为大明新的都城,在交通上的便利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出了顺天府就能够直接坐船,顺着大运河南下,转入长江,最后直达应天。

“陛下!”

回到应天的夏原吉,第一件事就是进宫,而且还是火急火燎地来到了乾清宫。

当然了,朱棣也早有准备了,毕竟八百里加急可比夏原吉回京的速度快多了。

“怎么样,你有没有受伤?”

再见到夏原吉的时候,朱棣并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草原上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夏原吉有没有受伤。

“没有。”夏原吉摇了摇头,他已经着急到了连礼数都给忘了的地步。

“就算知道瓦剌有过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直接问罪,最起码得给他们一个辩解的机会。”

因为他知道,他能镇得住现在,但不可能镇得住将来,等他百年之后,如果朱瞻壑还在云南,那势必会受到文官的反扑。

虽然,他知道这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钱勇三人,朱瞻壑的态度是从最初的赈济到信任,而到了现在却已经变为了亏欠。

“世子殿下……”

别说是御驾亲征了,自永乐八年的那次御驾亲征班师回朝之后,朱棣连北巡顺天都不敢了。

无非是就朱瞻壑将土豆种子送给哈里勒和奥斯曼帝国的行为……

马六甲海峡的全长有八百公里,最宽的北部出口有三百七十公里宽,而在较窄的南部出口,宽度只有六十五公里。

招了招手,在后面远远缀着的世子护卫迅速动了起来,有百人朝着祝三凤的方向而去,随着祝三凤登上了船,朝着东南方向而去。

“谁说找不到1?世……”夏原吉脱口而出,但说到一半却停了下来。

就在朱瞻壑望着大海,或者说是望着海峡彼岸的时候,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这件事得慢慢来,朕已经派了柳升和谭忠率领将士七万人,准备出长城,入草原。”

夏原吉心下失望。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他就是大明的定海神针,一旦他离开应天,整个大明就会瞬间乱起来!

而剩下的……

事实上,也的确没有什么效果。

但因为帖木儿帝国的创立者,也就是第一任大汗帖木儿的影响,当初他准备东征大明的行为,给帖木儿帝国的很多人,也包括沙哈鲁带去了高傲的情绪。

在晴好天气下,人在海面上可以看到二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借助望远镜,整个马六甲海峡都会被世子护卫尽收眼底。

可以说,除了生命,剩下的不管是能付出的还是不能付出的,他们都付出了。

“在这方面,我们不会差,如果瓦剌真的包藏祸心,那我们肯定不会就这么揭过去的。”

虽然明知道朱瞻壑不高兴了,但兀鲁伯还是不得不强撑笑脸,拿他的热脸去贴朱瞻壑的冷屁股。

和朱瞻壑接触得多了,夏原吉多多少少的也染上了朱瞻壑的脾性。

前天,帖木儿帝国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会有使臣来拜访朱瞻壑,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

远处,已经有帆船的影子浮现在天与海的交界处,祝三凤轻轻地后退,抖动了一下腰际的刀鞘,发出轻微的声响,然后转身离开。

哪怕知道京观是对一个武将功勋最大的彰显,哪怕知道朝廷现在已经不禁止伱筑京观了,哪怕知道现在的百姓也会对筑京观一事高声喝彩。

但在看到朱瞻壑之后,他的愤怒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若只是正常的出海航行、返航,朱瞻壑还不会愧疚,但是他知道他们为了那些粮种……

嗯,表示不满他们是不敢的,毕竟现在朱瞻壑也只是给了他们很小一部分的种子,他们还需要朱瞻壑,自然是不敢跟朱瞻壑赛脸的。

马六甲,其实就是满剌加的谐音。

朱瞻壑微微的偏了偏头,但最终还是没有转过去。

以至于兀鲁伯一听,就知道坏事儿了。

别看现在的朱瞻壑风头无两,但如果程朱理学不亡,儒家的主流思想不变,百年之后,史书上在朱瞻壑这个篇幅上,一定会是通篇的批判。

若是以往,他朱棣还能够御驾亲征,但是现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朱棣看来,这一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就要让瓦剌给个说法的做派,像极了朱瞻壑。

功名利禄四个字,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放下的。

因为,朱瞻壑的目的从来不是占据马六甲海峡一半的控制权,而是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