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文官的危机感(1 / 2)

加入书签

文官的危机感

在朱瞻壑忙着筑京观,朱棣又对朱瞻壑的所作所为大惑不解的时候,云南却是有了些许的变化。

中原本土的主要粮食作物成熟期还算是比较长的,比如说水稻要五个月左右,靠近热带的地方才能三四个月收获一次,而冬小麦的时间就更长了。

当然了,这是要看地域差距的,每个地方的粮食耕种和收获的时间都有差异。

但外来作物的成熟期通常会比较短,比如说土豆三到四个月就可以成熟收获了,玉米和土豆差不多,红薯的时间会长一点,要四到五个月。

在朱瞻壑离开三个多月之后,第一次耕种下去的种子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玉米和土豆,这是朱瞻壑最为重视的两种作物。

“看好了!闲杂人等不要放进来!”

“钱勇!简笑!三凤!里面就交给你们了,但凡是发现有人私自裹挟,可就地处理!”

“其他人!准备好筐子和黑布!”

朱高煦很是紧张地指挥着在场的所有人,只因为他儿子在出发之前跟他说过,这些东西以后极有可能是他们汉王一脉的立身根本。

为此,朱高煦自己都没打算参与进去,而是将最大的权利放给了钱勇三人,因为他知道,钱勇三人才是知道的最多的,也是最可靠的。

退一万步讲,钱勇他们就算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会任由他们拼尽一切才带回来的东西被别人给带走的。

在这件事情上,朱高煦或许信不过自己的护卫,但绝对信得过钱勇三人。

但实际上,种子很少,最终的收获也不多,也就玉米多一些,但还是很快就收完了。

钱勇三人有些激动地将东西交给了朱高煦,然后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种名为值得的感慨。

“都放心吧,好好活着。”朱高煦看着钱勇三人的反应,心下有些感慨。

“我知道,最近的闲言碎语比较多,尤其是针对三凤的,但是瞻壑跟你们保证过,我相信他,希望你们也相信他。”

“瞻壑这个人很少失信于人,截至目前为止就只有两次,还都是客观原因导致的。”

“在这云南,汉王府或许不能直接做主一切,但影响力还是有的。”

“所以,我相信瞻壑会做到对伱们的保证。”

“谢!汉王殿下!”钱勇三人跪地拜服,久久不愿起身。

在来到云南之后,相比以前在应天府的朱高煦,现在的朱高煦已经不能说是开窍了,而是应该用开闸了来形容。

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以前的他水平实在是太低了,不过有进步总是好事儿。

“行了,起来吧。”朱高煦感慨了一会儿,然后亲自弯腰扶起了钱勇三人。

“你们的心情我多少能够理解一些,不过以后你们就不用担心了,无论瞻壑还是我都不会亏待你们。”

“今年是三年一度的茶马互市,上次瞻壑原本想要亲自去的,但却被交趾的事情给牵扯住了,我又不能离开云南,所以是让朱恒去的。”

“朱恒你们都知道,做我的贴身护卫二十多年了,除了瞻壑,整个云南我最信任的就是他了。”

“现在他随瞻壑远征倭国,今年就不能让他去了,你们三个想去吗?”

钱勇三人闻言呆住了。

他们虽然离开大明四年之久,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已经不了解大明的情况了。

茶马互市的重要性已经不仅限于官员了,就连普通百姓也是知道一些的,钱勇三人虽然了解不多,但也是知道其重要性的。

现在,朱高煦愿意把这件事情交给他们,那就说明对他们的信任已经到了普通人能够达到的最顶点了。

“谢汉王殿下信任!”钱勇三人当下就激动得难以言表。

虽然他们一开始是因为朱瞻壑对他们的恩情才愿意不顾一切的帮助朱瞻壑取回这些种子,但如果有回报,哪里会有人不愿意呢?

区别在于,有些人在得到了回报之后会更加死心塌地,而有的人则会走上歪路。

“这是你们应得的。”朱高煦笑了笑,鼓励了一下他们。

“你们三人还有很多的时间去享受你们拼搏一切所换回来的成果,但其他人就不行了。”

“这次,汉王府给其余一百九十三人的家里送去了一些东西,有粮食有银钱,以后每年也都会有。”

“你们三人我没让人去送,因为以后你们还有更好的,不要介怀。”

“汉王殿下言重了!”钱勇三人当下就有些慌乱。

“我等不敢奢求这些,本来我们就是为了报答世子殿下的恩情才会随宝船队远洋的,现在得到这些已经是殿下的赏赐了。”

朱高煦闻言很是满意的笑了笑。

看来,自己儿子的目光很是不错,挑的都是可以信任的人。

最起码现在是。

——

应天府,皇宫,文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