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相公是男装大佬_27(1 / 2)

加入书签

说着,他率先朝着书房走去,祁钟钰被那个少年瞪了好几眼,她目不斜视的跟上去。

到了书房后,村长没急着说话,而是点燃了炉火烧开水,炉火火力大,没一会儿功夫就烧好了。

祁钟钰主动用开水冲泡了两杯热茶,递给村长一杯,村长吹凉了喝了一口,才叹息道:“我父母当年是从河南道逃荒来的,在岳河村举目无亲,花了几年时间才渐渐站稳了脚跟,却不幸染上了风寒,两位老人都没熬过去过世了,从此家中就只剩下八岁的哥哥,还有年仅两岁的我。”

“我们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家里攒下来的一点银子,也在给父母治病和丧葬的时候花光了,就剩下一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是哥哥,也就是你爹当年乞讨要饭,才辛苦将我抚养长大。”

“哥哥是个有本事的,长到十来岁后,就去县城里找活干,他虽然年轻,可肯下力气,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干,脑子也灵活会转,十四五岁时,就攒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原本应该准备成亲娶妻的,可他要照顾我,也没那份心思,就将这笔钱拿去做生意,家里也因此富裕起来。”

“哥哥目光长远,之后就想着要改换门庭,就把我送去了汜原县的私塾里读书,我很珍惜这个机会,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十六岁时考中了秀才,是岳河村十来年出的

整个岳河村的人,包括祁家上下,都以为祁长贵是遭遇海上风暴,连人带船不幸沉入深海而亡。

却不知,祁长贵当年出海遭遇的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事情要从祁长贵娶妻生子那年说起,那时的祁长贵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一跃成为岳河村的首富,他的生意步上正轨且越做越大,还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

他平日里为人乐善好施,总愿意对身处危难之际的路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便大部分的善意都好似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也依旧故我,坚持了许多年。

许是好心真的有好报,在他成亲那年,他出手帮助了一个落魄的寒门子弟,得到了对方真心诚意的馈赠,那是几本传承百余年的先辈古籍。

祁长贵曾婉拒过对方的谢礼,因为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对方的回馈却是家传至宝。

可那人是个品行端正的读书人,一定要以此表达谢意,祁长贵便珍而重之的收下了。

祁长贵虽然没有正经在书院里跟随夫子念过书,却在督促弟弟求学时认得不少字,他翻阅了那几本古籍,上面记载了这位祖先随同前朝最强盛的商队,出海行驶异邦的游记和日志。

古籍描写的稍显夸张,很多地方看上去都极不合理,但是祁长贵依旧从中看到了商机,也对古籍中描写的异邦繁盛极其动心,他萌生了前往岭南道做海上贸易的想法。

他是个脚踏实地,目光长远的商人,有了这个想法后,并未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在之后多留心岭南道的生意和朋友,打探到了足够的情报,还派管事带人去亲自走了几趟,赚了不少银子,他才真正动了心思,拖家带口去岭南道正式开展海上生意。

他是个敢闯敢拼的,在岭南道托人办了朝廷批的出关许可手续,就买了两艘豪华的商船,并招揽当地跑船经验丰富的渔民,备足了各种珍奇的货物,跟随岭南道原有的大势力商队一同出海,前往邻近的异邦倭国。

他的运气很好,几次出海都安然无恙的回到了陆地,并且带回了大笔的财富和倭国的货物。

他将其中的十分之一运回了岳河村交给弟弟,剩下的作为下一次贸易的成本,来回几次后,单单祁长乐那边积累的财富就多达千金,更别说祁长贵那边的大头了。

多次成功的经验,让祁长贵心底有了信心,他想起古籍中描写的更为繁荣的异邦欧罗巴和大食,那是他梦想萌芽的初始,他怀揣一腔热血,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带领十余艘载满货物的船队出发了。

船队众人一开始对他的目的地一无所知,在偏离的既定的航线后,他们出于对祁长贵的信任,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

然而路途太过遥远,祁长贵即便做足了准备,却也抵不住人心的溃散,只能无奈止步于天竺。

可即便如此,也开创了大齐国的先河,因为大齐国之前的百年战乱,就只剩下陆地丝绸之路依旧畅通,海上的航线早已断绝,岭南道不少的富商都想重新寻回航道,却困难重重,没想到却被祁长贵再次连接起来。

祁长贵从大齐国带来的货物,受到了天竺上层的热烈欢迎,他们在此高价卖掉了所有的货物,带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异邦货物满载而归,多亏祁长贵吩咐属下和船队众人隐瞒了消息,才没在岭南道掀起太大的波澜。

可消息依旧走漏了出去,祁长贵认识的几个关系亲近的富商,就找上门来想要分一杯羹。

祁长贵也没有一家独大的想法,跟其中传承最久势力最大的吴家达成了合作关系,并商定下一次出发前往欧罗巴的行程,他当时太过振奋,没来得及将此事告知弟弟,就带上货物再次出发了。

而就是在这一次航行时,他遭遇了人祸,他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