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2 / 3)

加入书签

?”

洛川郡主一贯不给她面子,冷哼一声道:“浪费时间。”

叶同曦说:“曾在家中听四弟提及,也曾见识过一些下三学每日所做之事。到底是不是井底之蛙,总要碰壁才肯接受答案。”

其言下之意便是这群心高气傲的天之骄子,注定是要撞个头破血流的。

很快,这群人就乌乌泱泱地涌了进来,拉着、拽着不明所以的其他学子,挤在教舍门口。

叶瞳龄满眼懵,还被人拽着后领,眨着眼问道:“先生,这是要做什么?”

庄良玉眉头微蹙,奚落道:“原来各位世家公子的礼节仪态竟是这般,属实长了些见识。”

话音落,叶瞳龄恢复自由,一边整理领口一边咳嗽。

见这群人稍稍冷静些,庄良玉说道:“上三学的子弟们有些问题要同诸位讨教。”

“诶?”

方才还在外面玩得开心的人愣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叶瞳龄胆子大一些,直接问道:“跟我们讨教什么?我们也不会什么啊?”

庄良玉没说话,从桌上拿起那两份文章,递到叶瞳龄等人面前,让他们仔细观看。

一片文章千字,匆匆扫过一遍不过是几息时间。

叶瞳龄看到一半,眉头皱得像是能夹死苍蝇,他抬头,不确定地看着庄良玉:“先生,这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你说谁在开玩笑?”上三学子弟当即有人不服气,那位学子的“改稻为桑”一出,他们争相传阅,觉得这肯定是个好方法,能够极大促进江南一带丝织产量,届时与其他国家通商贸易,必定能大赚一笔。

怎得现在竟轮到叶瞳龄这不学无术的纨绔来说他们“开玩笑”?

“谅你无知——”

“刘兄慎言。”一直默不作声的叶同曦沉声提醒。

叶瞳龄平日里表现得再怎样不知上进,说到底仍是叶家的子孙。叶瞳龄可以好脾气,但这些人轻易冒犯便要吃些苦头。

“玩笑何处?”庄良玉问道。

叶瞳龄眨眼看了看,说道:“其一,贸然改稻为桑,在相应工坊缫丝技术无法跟进之时,会造成蚕茧挤压与损坏,目前大雍并不具备承接如此大规模纺织的基础。其二,桑树和蚕蛹比粮食作物更缺乏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年初冻灾,桑树今年供给不足。其三……”

“够了!”这位刘学子恼羞成怒,没什么是比被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挑出错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

“……其三,冻灾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贸然改种桑树,会引起饥荒和民乱。其四,耕地直接转林地会对土地形成破坏,难以恢复。”

“其五——”

“够了!”

“其五,改稻为桑终究只能富了一方钱袋,所有后果都加在百姓身上。说到底,就是在用百姓的命去填国库的窟窿!”叶瞳龄被激出气性,直接朗声说完。

甚至还能再举例几段。

他是不学无术,也不求上进,但他从没想着去害死一方人的性命根本来换政绩。

叶瞳龄甚至有些嚣张,他极为傲气地看着庄良玉:“庄先生,上三学的学子净是些‘何不食肉糜’的混子?”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晓今年收成不好,都知道频频赈灾必然导致国库亏空,谁能给皇上想出解决亏空的良策,谁便有机会在科举中更进一步。

两方还在吵,一边瞧不起他们那些临阵脱逃转去下三学的人,一边瞧不起这些眼高于顶天马行空满脑子不知所云的高贵子弟。

庄良玉心情良好,她说:“既然都不服气,便以改稻为桑大家各自写篇文章,我们来开一场组会,来看看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战胜东风。”

“若是课堂上辩不出个一二,我们便实际去地里瞧瞧,庄家的农田尚有一二,实在不行便让你们试试改稻为桑到底可不可行。”

此话一出,今日闹剧算到此为止,双方互撂狠话,谁也看不上谁。

众人散去,庄良玉回到自己的书房,身后还跟这个亦步亦趋的叶瞳龄。

庄良玉勾勾手指,让叶瞳龄凑到跟前来,笑吟吟说道:“叶四,好好打他们的脸。”

方才还气焰嚣张的叶瞳龄突然一塌眉毛,一瘪嘴巴,哼哼唧唧道:“可我、可我什么都不会啊!”

庄良玉:“……”

乱中求稳

刘学子能想出来改稻为桑的办法, 必然不会是他一个人的主意。这位刘学子的父亲在户部当职,国库亏空一事想必令他家颇费心力。

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必然背后有人指点, 这其中,多半不是荣亲王便是大皇子。

显然这位刘学子是想着在春闱中一展风采, 才动了这样的心思。

赵衍恪最近很老实,什么都不做, 什么行动都没有,就是每日老老实实当值,闲了便带着儿子和左仪灵去城郊游玩,整个一个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状态。

在风雨将至的西都城里, 这二人悠哉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