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1 / 2)

加入书签

有了将人真真切切留下的实感。

他赌对了,天下数万万百姓的性命祸福,终于还是将这个轻飘飘的人拽住,将她拉了回来。

有时萧钦竹会想,是不是庄良玉同他一样拥有前世的记忆,所以才会有如此冷漠的内心。

但现在——

萧钦竹确信这绝非是前世那个会为赵衍恪寻死觅活郁郁而终的皇贵妃。

庄良玉在他怀里蹭了蹭,寻了个舒服的位置便又睡过去,呼吸渐渐绵长,显然睡得安稳。

萧钦竹默不作声地将人抱紧。

闹上门来

顺德十二年, 八月二十,天微阴,有小雨。

但群青论坛照常举行, 大帐支在高台上,评审坐在台中。学子们要淋着濛濛细雨开始演讲。

一年的时间过去, 群青论坛中的演讲更为正式,再加之前些日子庄良玉刻意有增大学子们的学业任务, 所以整体表现比去年高了许多。

三天的时间,一千四百监生中除去今年刚入学的新人,最终按照文章的初审成绩选了三百人进行讲演。由翰林院组成的评审进行现场评分。

因着今年加了一个选拔的环节,所以上台者能够论述的时间便长了。在讲演结束后, 还会有翰林院评审团进行提问。

在这三百人里,上三学占了绝大多数。下三学的学子甚至连五十人都不及。其中便有先前到陵南道救灾的十个人。他们的文章足够优秀, 引经据典, 针砭时弊,立意高远又落地细致, 就算翰林院在初审筛选过程中有意偏颇也没办法将他们的文章彻底踢出去。

但这十人被压到了中后段上台。此时是思路清晰,文采斐然,确实难以抉择。”

“……”

哪里是惜才,他们是惜财。

“公正给个分数便是,别耽误了后面的人。”顺德帝道。

底下的老翰林面面相觑,被庄良玉这一招搞了个措手不及,只能吃哑巴亏。最后硬着头皮写了个跟前头人几乎持平的分数。

等成绩送上去,顺德帝扫了一眼,似笑非笑地看着这群心思各异的老家伙。

又靠回龙椅中,继续听后面的讲演。

老翰林们心里打鼓,一边瑟缩,一边暗骂庄良玉搅事。

相互对了对眼神,眼里不约而同闪过相似的狠绝与算计。

三天的时间,群青论坛落幕,照例将上交的全部文章进行收录与统编。其中还将分数排名前五十的文章做了一个精编。

这十位跟随庄良玉南下的学子虽然在列,但分数却不高,零零散散分布在三十名开外。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但庄良玉想要的绝不止于此。她要公平,那么迟早会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公平。

骚乱出现在文章名录张贴告示那日。

此时距离群青论坛结束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里翰林院的老家伙们可谓是腰酸背痛腿抽筋。

不知是何原因,翰林院书库漏了水,湿了不少卷宗,于是只能趁着这几日天晴拿出来晾晒。

但翰林院书库多为藏书,价值极高,轻易不能翻动。老翰林们为了图省事,便请旨想让顺德帝派人来帮忙。

偏偏皇帝装傻充愣,像是听不懂弦外之音,说有劳诸位功臣,让他们放心晾晒书目,会让镇北军带人看守翰林院,一只老鼠都不会放进去。

所以这些老翰林只能带着他们手底下的人去亲自晾晒。然后还要加班加点在期限内将书目名录搞出来。明明是个清闲地,却忙得连喝口水都奢侈。

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他们有心去给人弄些小麻烦。

……

来闹事的人堵在国子监门前,叫嚷着要国子监能管事的人给个交代,说都是因为看了他们的文章,让家里今年粮食产量减了一半,几家老小连肚子都饿着,往年还能吃顿饱饭,今年连锅都揭不开了!

声泪俱下,闻着动容。

时值国子监下学时分,人来人往,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庄良玉放下手中纸笔,随着一众慌乱的学子来到正门。

告上门来的人很多,粗略看过去便有二三十人,在为首的这群人身后还站了更多穿着相似衣裳的人。哭闹的主要是老人以及妇孺,那些看上去身强体壮的男子反倒站在身后没点豁出去的劲头。

一看到人出来,方才还哭天抢地的人立时收声,眼睛咕噜噜一转,落定在庄良玉身上,又是一扑,扯住她的衣摆声泪俱下。

“您就是国子监的管事吧!求求大人救救我们!救救我们吧!”

来的路上,诸多学子七嘴八舌地将情况告知,庄良玉囫囵个儿听了个大概齐,此时见到人,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她弯腰将止不住哭声的妇人扶起,问道:“您先说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今年开春,他们说西都城的国子监出了书,能让地里产更多的粮食。我们乡下人,没读过书,书里说的啥,就信啥。他们说这是妙玉先生的书,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