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66章 匾额、强盗(1 / 2)

加入书签

几天后,长安。

王德全坐镇长明商铺。

一开始他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开业的第一天,那些勋贵子弟就嚷嚷着要砸了这铺子。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不过在当初他们三人商议的时候,商量来商量去,发现也就王德全适合坐镇长安。

李勤俭要跟着李承乾去西北,这是必须的。

那么留守泾阳的人就只能是杨林了,王德全总的来说,守成无余,进取还不足,放到泾阳估计能被崔家吃的死死的。

也就勉强在崔家打压下苟延残喘的杨林能支撑一二。

用屁股想都知道,等李承乾走了,崔家一定会反击的。

不过在长安城坐镇了两天的王德全,倒是有些疑惑了,这两天来铺子里的勋贵子弟都安分了许多。

这反倒让他多了一些疑惑。

就在这时,一群差役走了进来。

王德全立马站了起来,迎了上去。

生意人有几个不知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的道理?

“掌柜的何在?”衙役高声问道。

王德全急忙拱手道:“不知道几位官爷造访小店,可有吩咐?”

“你就是掌柜的?”衙役问道。

王德全点了点头,说道:“不才,正是在下。”

“接匾吧。”衙役说道,“朝廷念及你们制作手套有微末功劳,也实为利国利民之举,特赏赐匾额一块。”

这些衙役都是出自长安县衙。

为了给长明商铺赏赐这么一块牌匾,朝堂上也是闹哄哄的,赏赐好说,但谁去就为难了啊?

最后大家一思量,得,让长安县衙去。

左右人家也是在你长安的地界上行商,本就是你长安县衙的分内之事。

就这么一拖二,锅就甩到了长安县衙。

但县衙这边,总不可能让县令大人亲自去吧,几个商户罢了,有这个脸面么?

到头来,这差事就落在了几個衙役身上。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虽然朝堂上,那些文武百官对李世民此举并未反对,但具体如何做,那可商榷的地方就多了。

而李世民对此也不在意,他的目的达到了就行。

再说了,真要是当朝仆射亲自去送这么一块匾,估计李世民得骂人。

没这么抬举商人的。

不过这会儿,王德全却是震惊了。

什么情况啊这是?

卖个手套还卖出一块匾来了?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他何时遇到过这种情况?

但转念一想,他懂了,真的懂了。

这一定是公子背后的陇西李氏出力了!

但不管怎么说,做这么多年生意,这种事儿他依然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迷迷糊糊的接了匾额,在衙役和伙计的配合下,终于将这匾给挂了上去。

直到这时,看着牌匾上利国利民四个大字,王德全仍然觉得不真实。

“恭喜掌柜的,长安城商人无数,但得朝廷赐匾的,贵店可是独一份。日后,贵店定当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在长安城当差的,就没一个是白给的。

王德全一听这话,连忙拱手致谢,同时又从袖笼里掏出了一些铜子,塞进衙役的手中:“大冬天的,辛苦几位跑一趟了,拿去给兄弟们买壶酒喝喝。”

衙役笑得见牙不见眼,手里不着痕迹地掂了掂,少说得有四五十文,当即就笑道:“对了,我家大人让我转告掌柜的,生意人重利而忘义是本性,但切莫见利忘义,告辞。”

说完,衙役拱手离去。

留着独在原地的王德全一脸的茫然。

想必,这最后一句话才是最重要的吧?

王德全这般想。

若不是自己掏了那几十文铜子,这衙役未必就会据实相告。

估摸着这长安令和他们公子有些渊源,这是在借此敲打他们。

但他哪里知道,这句话,其实是李二交代下来的。

衙役也会错了意,若是他真因为没有拿到赏钱而刻意隐瞒了这句话,估摸着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只能说,有些时候真就是运气。

既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话分两头说,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出了岐州境,这会儿,一行人正在一边修整,一边琢磨前行的路。

“如果我们继续往前走的话,过了秦州便可抵达洮州。”李勤俭说道,“不过岐州到秦州这一段,盗匪横行,沿途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我之前行商的时候,走过这一段,对此倒是有些了解。”

李承乾这会儿也是眉头紧锁,他也没想到,被称为盛世大唐的贞观年间居然还有盗匪这个东西!

这也多亏了他不是一个人过来的,否则啥啥啥不知道,还真搞不好被这些打家劫舍的强盗给虏回去做一个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