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 / 2)
宏明镖局分号。
他们来往不空手,故而会在这里等待一段时间,待有需要押回北方的货物后再行启程。
返程若还能赶得上,仍可以一道走。
来时路上麻烦镖局不少,等走时,少不得还要受人家照拂。
于是初到淮江城,严之默就在城中酒楼设宴,摆了一大桌,请十几人吃了一顿饭。
礼数到位,宾主尽欢。
往后几日,严之默都带着元宝在城中忙碌,寻觅白蜡虫的供货商。
在此人生地不熟, 姚灼又要照顾明哥儿, 故没跟着前往。
但严之默答应姚灼,等事情办完,会空出几日,专门带着他好好游玩。
姚灼也不贪图那点玩乐,但第一次来这南地,多少还是向往郊外景色的。
听他这么说,心情难掩雀跃。
再加上有如意和明哥儿陪伴,在小院里也不觉得寂寞。
“明哥儿,过来试试新买的成衣,若是尺寸不合适,我再帮你改改。”
四月的淮江已是春风和暖,姚灼换了随身带的轻薄春衫,款式和南地一比,并不够时兴了,胜在颜色亮丽,极衬肤色。
他坐在院中招呼明哥儿,比量衣服大小,又将他领进屋里换好。
“瞧咱们明哥儿打扮一番后多俊俏。”姚灼又拿了两根头花,帮小哥儿绑了个孩童常见的发髻,牵着他的手,令他在原地转了个圈圈。
“腰身松了些,裤脚有些长,不过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替你往上缝一下,等长高了再放开,能穿上一两年。”
姚灼端着针线筐,开始穿针引线,明哥儿在一旁替他整理线团。
姚灼看他的动作,无端想到家里总在自己做针线活时,调皮拨弄线团的十六,顿时眼角盈满笑意。
经过这几日的相处,明哥儿没有最初那么怕生了,嗓子也恢复了许多,已不影响日常交流。
只是问他家人的事,还是含含糊糊,不肯明说。
姚灼望着正专心致志研究针线的明哥儿,想及昨夜熄灯后,自己与严之默的夜话。
“我觉得明哥儿的出身恐怕不甚简单,起码,断然不是乡野小哥儿 ,而且我觉得,他应当识字,却有意遮掩过去,怕是担心咱们看出他的秘密。”
之所以发现明哥儿识字,是因为严之默一直保持着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攒够一定数量才装订成册。
而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就直接扔进炭盆里烧掉。
先前还未到达淮江城时,有一次在马车上,风吹乱了严之默的手稿,还有几页顺着窗户飞了出去。
明哥儿和如意分头跑出去捡,明哥儿带回来的多些,足有四五页。
而严之默注意到,明哥儿虽背对着马车这边,却有一个捡起纸张后下意识阅读、排序的动作,与至今大字不识几个的如意形成鲜明对比。
但他后来在转身之前,又猛地意识到什么,快速改变了纸张的顺序。
后来严之默又有意试探几次,可明哥儿又说自己并不识字了。
“这么小的孩子,还是个哥儿,能将其送去开蒙识字的家庭,高低也要是个官宦人家,连出身商贾之家的可能性都不大。”
姚灼沉吟半晌道:“或许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会招致灾祸,所以才瞒着不说,却不知他要找的家人又是何人。”
严之默知晓姚灼是真心亲近这孩子,也许是看到他,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
“既如今都带在身边了,就先照料着,等他哪日愿意全盘信任咱们了,或许就说了。我也会留意着各处的消息,看有没有谁家丢了孩子,正在四处寻找的。”
“那若是在人前,咱们怎么说明哥儿的身份?他毕竟与元宝和如意不同,又没卖身给咱们家。”
严之默想了想道:“说是咱俩的孩子,谁看了也是不信的,不妨就说成家中小弟。”
兄弟这东西,可远可近,任由旁人理解。
姚灼听了这话,故意道:“为何不能是咱俩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小哥儿十三四就嫁人,十五六就生子的。”
严之默轻笑道:“因你我成日黏在一起,一看就是新婚燕尔……何来这么大的孩子?”
都成亲大半年了,似乎也称不上新婚燕尔了,但严之默这么一说,姚灼的心还是多跳了两下。
……
思绪回笼,姚灼快速几针收好了裤脚,递给坐在眼前的明哥儿。
“把新衣服换上吧。”
又转而叫来如意,“瞧瞧灶房有什么昨儿买了没吃完的食材,一会儿我过去,咱们一起准备晚饭,等老爷他们晚些回来,正好能吃上热乎的。”
严之默今日却要回去的晚些,因为他已经出了府城,到了附近的村落里寻访。
其实他前两日,就已经根据戚灯晓传递的信息,来这里见到了专门养白蜡虫的蜡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