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2 / 3)
她本来以为,最关键的保荐人角色林一都没有什么要求,那剩下的也走招标程序就完了。
“我有一家律所要用。”
刘简妮虽然奇怪,但还是问道:“境内律所还是境外律所?”
证券律师虽然叫律师,但也算是广义的金融行业。
各国的金融监管涉及的法律事项趋势都是越来越繁琐,这个项目至少需要用到四个律所,因为万里出行本身在内地开展业务,而又在港城上市。
其中公司本身,以及保荐人都必须要在境内及境外分别聘请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然保荐人律师的钱也是公司出的。
如果涉及到其他司法管辖区,可能还要有当地执业资质的律所。常见的比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些都是国际通行的避税圣地。
“境内的,君五德律师事务所。”
“红圈所,可以。”
刘简妮没多问,直接建议到:“如果你跟对方熟的话,那就让他们担任公司的境内律师好了。”
林一笑道:“熟应该还算熟,不过我不是跟他们的团队负责人熟,只是跟个资历一年多的小律师熟。”
他说的是张家琪。
顾采薇同学最好的闺蜜,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这家律所成为了一名证券律师。
这好像跟她上辈子的执业方向有所不同,不过林一就不打算深究她的心路历程了。
这事儿是顾采薇告诉他的,那意思也很明显。
既然给谁做都是做,那么关照一下张家琪同学也无不可。虽然以她的年资还用不着为团队拉业务,但对她的职业发展肯定会有帮助的。
刘简妮按照林一的要求落实之后,很快各路中介机构全都到位,万里出行的ipo辅导团队正式成型。
有趣的是,按照投行的工作习惯,他们要先给这个项目起个名字。
这是出于保密上的考虑,特别是在外面接打电话的时候,如果直接称“万里出行ipo项目”,很容易造成泄密。
这个事儿其实跟上市工作本身毫无关系,不过形式上的事情可大可小,刘简妮还是汇报给了林一。
他接过投行那边拿出的一个备选清单扫了眼,倒是中英文对照很齐全,看起来像模像样的。
不过林一全都没有相中,于是自己临场想了一个:“就叫鲲鹏吧。”
这时候旁边有一个投行的小年轻居然自己小声嘀咕了一句:“鲲鹏项目,英文怎么翻译?”
她话一出口就发现自己好像冒失了,因为没控制好音量导致大家都听到了,林一并没有怪罪,还给了个建议。
“不好翻译就用拼音吧,别惯着。”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到了这个时候,用不着林一再做什么解释,刘简妮都能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到美国去上市了。
就在林一按部就班准备ipo的时候,一个久未联系的人找上了他。
“星哥可是有日子没见了。”
每团的王星,自从去年悄咪咪地在建业上线了网约车业务,林一则推动了a厂旗下饿了吗跟熊厂外卖的合并,之后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没什么往来。
毕竟是跟自己齐名的,以前还有几分交情,林一没拿什么架子。
既然来了肯定有事儿,那就见见。
“我听说你也准备去港城联交所上市?”
上市这个事情,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要签保密协议的,万里出行ipo的各路中介,即“鲲鹏项目组”的成员都不应该外泄,内部也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
不过知道的人太多了,还有那些参加过万里出行的投标没被选上的呢,所以走漏消息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林一也没想隐瞒。
金融行业是个小圈子,互联网行业到这个层次也就那么几家,王星能知道这事儿再正常不过。
何况他用了个很微妙的“也”字。
“看来这次,我们俩好像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王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我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下决心没有你这么早,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应该在跟嘟嘟快车合并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
“每团也在跟主要股东讨论上市的事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晚些时候启动。”
听他这么说,林一猜想王星应该是从哪个中介机构那边收到的消息,他们最喜欢吹“万里出行的项目都是我做的”这种牛逼。
“你今天过来,应该不是专程告诉我这个消息吧?”
除了一年以前双方短暂的小摩擦,每团跟万里出行的业务可以说毫不相干,王星上市的事情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王星提到这事儿还真没有别的意思,单纯只是闲聊而已,既然林一问起他就把今天的来意说了。
“小黄车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林一把obike转手给了a厂之后,在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功成身退了,不打算再掺和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