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章:成立匠作坊(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新事物学起来不容易,需要天赋和悟性。

秦怀道知道急不来,想到流水线灵机一动,说道:“一会儿你们分工做,每人负责一个工序,这样更简单些,上手也快,继续看我做另一个东西。”

没多久,又一个转筒做出来,这次上下一样大,中间完全打通,直径比刚才那个大了不少,用的不是十字型粘土,而是一整条,也薄一些,像一张长方形纸贴在转筒上,用手整形,结合部固定成一体,然后转动,再用长木条定型,使泥坯更加圆,再将上面切割整齐。

做好后秦怀道拿着滚筒随便找了个地方放下,松开圆筒木板去除,一个圆筒就出现在大家面前,比大家用手做快多了,还美观。

没多久,秦怀道用竹片做了个比圆筒略微大一点的圆圈,一边一个把手方便拿,圆圈内拉了四根细线,分成四等份,从圆筒上面往下切,正好圆筒内部有四块木板结合部留下的细小痕迹,细绳沿着痕迹往下,将圆筒切割成四块,大小刚好,秦怀道解释道:“切的时候一定要手稳,要快,要顺着痕迹往下,避免切换,每一块将来就是瓦,一次四块。”

大家恍然大悟,这居然是在做瓦,而且一次四块,大家都是做成泥筒后一切两半,并不是四瓣。

“这样快好多,而且整体平整、光滑,厚度也一样,就是瓦片大了些,扁了些,不过更好遮雨。”有人赞叹道。

“更重要的是够圆,不像以前大家做的有些变现,外观也好看多了。”

“做起来也更快,更容易些。”

“少主刚才先给粘土定型,再拿来做也是个好办法,不像大家一大块敷上去慢慢定型,慢很多。”

“要我看还是旋转这个办法好,木条挨上去就圆了,上下一致,整齐,简单,还轻松省事,小孩、老人都能做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两眼发光,方法看到了神迹。

秦怀道也不阻止,交流、总结一下更有利于掌握,提高,没说错就行,等大家说的差不多了,一声令下,所有人行动起来。

工序不少,但人也不少,每人负责其中一样,掌握起来就容易,秦怀道让大家自行选择做哪个环节,一一指导要领,便让大家尝试着做。

没多久,秦怀道见黄老过来,便拉着说道:“黄老,让庄上做泥筒的全都停下,做好的继续组装成炉子,分发给庄上自己人用,每户多一两个无妨。”

“谢少主,他们这是?”黄老好奇地问道。

“一种全新的制作工具,等大家做好后分发下去,教会大家用,能提高生产,比以前快两三倍都没问题。”秦怀道解释道,示意黄老过来看刚才做好的器形。

黄老一听快两三倍就不淡定了,秦家庄的工钱是计件,不是计时,这快两三倍岂不是意味着收益也多两三倍?这是天大的恩情,心中满是感动,待看到器形后更是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外观好很多,而且,这是炉子吧?居然一体成型,更结实,更好看,岂不是不用组装了?”

秦怀道点头,目光落在那个炉子器形上,厚十公分左右,隔热应该没问题,但拿有些麻烦,忽然想到什么,拿起刚才那根钻孔的竹枝,一边扎了个孔,形成对称,然后对两个分工负责制作泥坯的人喊道:“你俩过来一下。”

“少主有何吩咐。”两人上来。

“看到没有,上面扎两个孔,需要对称,回头用铁丝做个提的东西卡住,方便搬动。”秦怀道解释道,见两人不是很懂,干脆直接上手。

新鲜事物对于从未上过学的人而言有些为难,说再多不如做一遍。

秦怀道在转筒上端刻了两个记好,形成对称,将来钻孔就从记好下面扎,然后找来铁匠打下手,用铁丝做了个提手,提手不能太软,需要硬一些才不至于变形,秦怀道便教会对方简单渗碳,做成生铁。

生铁硬,卡进孔内不会脱落。

最后,秦怀道用木头做成一个小圆柱体,中间转孔,套进铁丝内方便手抓,又能隔热,交给一名木匠做去了。

至于炉子上面的铁环支撑片,府上马叔在做,问题不大。

秦怀道仔细想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遗漏,又观察好一会儿,确定每个人都会做各自工序后松了口气,看看天色已晚,叮嘱道:“诸位,这段时间你们就全力制作这些东西,先做五百套,尽快完成,做好后每人二两银子工钱。”

“少主将技术传授给我等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不用工钱。”

“对,咱们不用工钱,这技术价值千金,怎么还能要工钱?”

“没错,去外面做学徒三年都没一分银子,还不一定能学到真本事,少主慷慨,倾囊相授,不厌其烦指导,咱们不能没了良心,绝不要银子。”

“谁拿银子谁不得好死。”

“对,不得好死,没得丢了秦家庄的脸。”

大家纷纷表态,情绪有些激动,仿佛给银子是一种羞辱。

秦怀道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干活给钱不是天经地义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