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相邻(1 / 3)

加入书签

《墨子·法仪》日∶“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平以水。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去岁,大夏版图扩张之后,西北一带作为益州、西州(原西戎)、并州(突厥并入大夏的部分土地),以及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界点,其位置便尤为的重要。

圣上和皇后议定,大夏将全力发展西北。

随后,原兵部侍郎陈循,调任西北雍州任刺史。

但不论哪位手腕不俗的官员被派往西北主持大局,都得扶额只道&ot;头疼&ot;。

西北河流不多,且时有干旱,土地略为贫瘠,若想成为能够养育一方的沃土,很是艰难。

因此,从前平西军就算是在西北屯兵,也未能大量屯田,粮草多是由江南运送。

而若要改变西北土地本身的弊病,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皆太过庞大。就连当初手中握有大夏第一钱庄余庆丰的秦烟都没考虑过在西北有大动作,而是选择了在边境土地更为肥沃的神溪谷种粮。

前些年,大夏国库空虚,又得留足军费以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同突厥和西戎的边境冲突,因而并未在各处大兴水利。

如前年的江南水患,漕运受阻,也是因河道年久失修而累积的结果。

但西北如此要地,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从他处运送,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大战结束,大夏国力逐渐恢复,秦烟和封湛便决定将解决西北困局一事提上议程。

而想要在西北屯田种粮,第一要务是解决水源匮乏的问题。

西北已有的渠道因泥沙淤积,一旦遇大雨致河槽不稳,渠岸常有被冲毁的情况,几度兴废。虽历代兴修,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因而,西北水事,除维修旧渠以外,恐还得兴修新渠

工部侍郎林良,接上令,督办西北水务,并带领部分工部和户部官员,先行前去西北勘察。

圣上命工部和户部,必在明年开春之前,拿出可行的方案以及估算出所费银钱。

由于西北水事工程巨大,牵涉极广,因而按例,应派御史台官员进行监察。

端王府世子作为皇室贵胄,将来的端王,身家丰厚,想必也不会受贿贪腐。

且这位世子同工部和户部的众位官员,也并无私交,应当不会徇私。

等等……并无私交

言官们是否算漏了工部尚书秦府的某位千金……

而平西军作为西北驻军,将由将军沈辞统领,全力配合工部在西北的修渠。

沈辞本打算待开春后离京,但因临时接到护送北梁荣安县主的指令,因而便提前启程赴西北就任。

另,在谢长渊向圣上请旨去往西北的第二日,宫中传出谕令,圣上允了。

这个结果正如谢长渊预料中的那般。

谢长渊不得不承认,圣上封湛的确是个明君,不会公私不分。

谕旨上有言,谢长渊将被派往西北,同将军沈辞一道带领平西军协助工部处理水务。

封肃北到达西北雍州首府仓城时,是在腊月的一个傍晚。

入城后,端王府的车架径直驶往城东的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

封肃北下车时,脚步在车前一顿,他转头看向与面前宅子仅一墙之隔的另一所宅院,微沉的目光在紧闭的大门上停留了一瞬,而后收回视线,抬步进宅。

早在封肃北回大夏之前,林述派来西北的人就将秦琳的消息传去了北梁。

秦琳是同工部和户部一行人一同抵达的西北雍州,京中的众官员下榻之地是属于余庆丰名下的一所大宅。而秦琳一女子与那些官员同住不太方便,因而带着丫鬟和护卫租住了位于城东的一所小宅院。

不需要封肃北点明,林述就派人花重金购入了与秦府琳小姐住所相邻的宅子,就连秦琳住的那所,也被林述的人几经周折写入了自家世子的名下。

林述做事一向一点就透,在这方面,封肃北还算满意。

工部和户部此次西北的任务颇重,就算是入冬后不方便外出勘探,他们也例行每日前去刺史衙署一同商讨公务。

这批官员皆不准备回京过年,以免白白耽误一来一回的时间。

待开春后,他们会再次立即组织探查地形和水源的情况,尽快将可行的方案拟定报回上京城定夺。

最近,水务之事正是讨论到关键时期,一众官员每日都会在刺史衙署忙到快要天黑才会离开。

而每每秦琳离开时,袁牧都表示不放心秦琳一个女子晚上出行,说要送她。

秦琳的丫鬟……袁大人您是看不见小姐有护卫

秦琳婉拒,但这位袁大人似乎很是执着,他的车依然会不远不近地跟着秦琳,直至秦琳下车进入宅院大门。

而这日也是一样。

袁牧看着秦琳进了宅子,但未吩咐车夫立即离开,而是在原处默了片刻。之前袁牧被端王府那位世子使了阴招后,他并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