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谁在蛊惑你?(求票)(1 / 1)

加入书签

魏彬这个提议,通过对梁储的支持,让杨廷和也必须掂量一二。

况且梁储去奉迎新君,杨廷和也不是没好处。

你杨廷和还要功劳何用?进一步掌控朝堂才是更重要的。

新君登基之前,内阁里已经不再有梁储跟杨廷和争,杨廷和做事岂非方便?

最能串联太监们的掌事太监谷大用离开了京城,司礼监也再去两人,剩下的张永得了个重任不会唱反调,自己又表达了助内阁一臂之力的意思。

你杨廷和还有什么掣肘之处?

梁储也不由得看了看魏彬,嘴角隐隐露出一丝看透的微笑。

张太后适时开口:“梁阁老确实是不二人选。”

杨廷和闻言只能先向帘后行了行礼,静静看了魏彬片刻,神色看不出什么。

有了这个停顿,他才继续说:“现任大臣中,武臣当遣定国公徐光祚,文臣则可遣礼部尚书毛澄,途中可与梁阁老一同先让世子熟悉登基之仪。”

魏彬立刻开口:“国戚之中……太后,可遣寿宁侯、驸马都尉崔元前往。”

寿宁侯张鹤龄就是张太后的弟弟,崔元是孝宗皇帝的妹夫。

重要的是,孝宗皇帝的妹妹永康公主直到弘治六年才和崔元大婚,是在张太后眼前长大成人的。

果然,张太后立刻点头说道:“如此安排甚好!”

杨廷和深深看了一眼魏彬,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之后就说道:“既如此,当速拟懿旨、遗诏。”

一份“遗诏”就这样在杨廷和与太后的主导下出炉了。

围绕新君的人选,以及奉迎团的人选,背后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互相的争夺与退让。

现在梁储有迎立之功,大太监们终究还是凭批红权能说上话了或者同去迎立,杨廷和得到了毫无掣肘的局面,太后亲弟和妹夫也都能够先在新君面前露露脸。

大家都很满意。

一阵忙碌,已到了三月十五日的清晨。

“提督威武团联营江彬、礼部尚书毛澄、工部尚书李鐩请见!”

殿外传来声音,殿中诸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制度,让周诏有些隐忧。

朱厚熜学得很认真。

穿越过来,原身的性格、思维习惯这些玄之又玄的玩意被自己覆盖了,但灵活的脑筋、原本的记忆还在。

朱厚熜在觉得遣词用字这些表达方面够用之后,就不再用心去学那些儒家经典。

而这个《会典》却不得不好好学学。

这本书的雏形是朱元璋安排修订的《诸司职掌》,后来朱厚熜的伯父、正德皇帝的父亲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进行了系统纂修,定名为《大明会典》。到正德年间,又再次重校,因此现在也叫《正德会典》。

书里系统详细地规定了大明的诸多行政法规和典章制度,朱厚熜能不好好研究清楚?

陆炳一脸便秘般听周老爷子讲这些,只觉得昏昏欲睡。

典章制度和四书五经,一时分不出来哪个更加枯燥。

周诏回答完了朱厚熜的疑问,看了看无精打采的陆炳就对他们说道:“老夫有些话,想问问世子,你们先去外面候着。”

人一旦年纪够高,那就连皇帝也得尊重一二。

周诏在王府中虽然只是个正八品官儿,但他领的可是与王府最大的官长史同样的俸禄,这是兴献王对他的奖励与看重。

陆炳正巴不得放一下风,忙不迭地与黄锦一起去院中玩了。

周诏郑重地关好了门,来到朱厚熜面前严肃地行礼:“殿下,臣为殿下讲读会典已有多日。既有规谏之职,臣心中有忧虑,今日不得不问了。”

之前是朱厚熜向他行学生之礼,现在周诏是对他行属官之礼了。

劝谏的架势。

朱厚熜心头一凛:“纪善但请直言!”

“殿下先前有言,释服后便会袭封王爵,若因不熟知典章规制,恐诸事有失仪之举,臣心中甚喜殿下稳重之虑。”周诏两眼中都是洞悉世情一般的光,“然殿下于诸司职掌更用心,于寻常宗藩禄事及王府仪制便轻忽。今日虽问及亲王袭封仪,然于皇太子诸仪制乃至于登极之仪亦颇为关切。虽名曰好奇,臣斗胆问世子:可有人蛊惑世子北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