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65节(2 / 3)
此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派出人手和军队,接手西夏与大宋接壤之地的险要关卡。
比如兰州城的啅罗和南军司、鸣沙附近的静塞军司、柔狼山西寿保泰军司,还有永乐城之战给大宋造成五十万巨大伤亡的嘉宁军司、左厢神勇军司等。
这些军司本都是西夏防备的大宋的撑天之柱,皆是精锐,但这些精锐如今大多已经战败在与金军的大战中,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如今西夏朝廷几乎整个瘫痪,它们没有了后方支持,大宋西军几乎是以一种抢军功的快乐攻城略地。
天可怜见啊,他们和西夏打了上百年,就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
如果不是朝廷规定,每拿下一州,必须拿下粮草,安抚城民,他们甚至能直接碾到兴庆府去。
西夏人万万没想到,大宋和金国打仗,居然把他们的国家打没了。
许多党项权贵们带领部族对此展开了疯狂的反击,但更多的党项人却选择了与宋军合作。毕竟他们也看出来,这次,真的是大势已去,早点上船,还能待价而沽,要是上船的晚了,说不得便被当成死硬份子,一起扬了。
大宋如今蒸蒸日上,而且百年前,西夏本也是大唐的静塞军节度使,就当是回归故国了。
-
西夏,地斤泽。
离西夏国都三百余里的地斤泽是黄河以南一处水草丰美的绿州,不但是党项人的故地,也是西夏开国君主的龙兴之地。
依靠着一处湖泊,这里曾经是有数百里的巨大绿州,听说在南北朝时,这里曾经叫统万城,是匈奴人的都城。
但,那都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西夏立国后,生齿日繁,国主重用汉人儒家,开垦耕地,编户齐民,大量党项人从游牧改为了定居耕作。
地斤泽做为夏州的肥美之地,自然也被开垦成田地,他们砍伐树木,引水种麦,曾经也是兴盛过很长时间,可如今,这里不同了。
原本只是在北连的一小片沙漠,在唐朝时,横竖不过数十里的沙地,如今绵延上百里,风沙蔽天,将原本水草丰美地斤泽,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十里的绿州,且还在风沙之下,一退再退。
他们每日都生活在会被沙地吞噬的恐惧里,且土地收成也越来越少,养不活的人,大多去参军,或者给大户当了奴人。
这里数十个村落里,每日都有老人坐在村口,忧愁着将来。
就在这时,铁蹄声动,惊动了村口老者的神经,让他有些惊恐地起身。
远处,十数名军卒,策马飞驰,几乎是顷刻间,就到了村口。
“叫村中主事的出来!”头领用汉语呼喝。
夏州与大宋很近,两地交流甚多,这里的人是听得懂汉话的。
很快村中主事出来,他是一名面带风霜,包着头巾的四十岁汉子,恭敬地表示愿意招待军爷……
“不需要!”为首的士卒拿起铁水壶灌了一口,“有识字的么?”
那村长主动上前,表示识字。
于是士卒从马身上挂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张文书,喝道:“朝廷有令,凡是在地斤泽的村落,都要抽出两人,前去麟州州府学习治沙,一个月后回来,一月归来,听懂了么?”
话是听懂了,但那汉子却迷茫了:“治沙?可这风沙是天神降罚,如何能治……”
“叫你们去就去!”那骑士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治,“反正不去的,以军法从事!”
说完后之后,他们策动缰绳,又去下一个地方传令,只让这村落的人脸色更加迷茫。
不过,抽两个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路途遥远,大家都得从仅有的一点吃食里凑些东西,让他们去百里之外麟州城。
但只要不是加税,那总是能活下去的。
……
麟州,建宁寨。
这里是大宋曾经最西北方的国土,建这座城寨耗费了二十多万民夫,但维持这里,一直是大宋十分头痛的事情,因为这里风沙太大了。
建成之后不到三年,风沙便将三丈高的城墙掩埋了一小半,为此,又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城墙下沙土铲去。
后来,赵士程知道这消息,让他们在周围种树。
但这样的沙土地,树根本长不起来,于是麟州依然要求朝廷支援一些费用,用来清理周围大小城寨的城墙处的沙土。
不只如此,因为西北风沙毁田,很多村寨遭到风灾后还要需要钱粮救济,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赵士程给了两回钱,便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反复回忆后,又给他们出一个计划——让他们用麦草插在沙土里,形成一个个方格,这就能用来防风固沙了。
于是麟州府又来问题,一是麦草做为牛羊食物,用来扎沙太过浪费,二来插土里要插几分,方格又是多大,请官家说明。
赵士程哪知道这些细节,他知道麦草可以固沙不过是因为看过电视上的防风成绩宣传片,那片子里的草方格曾经被反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