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260节(2 / 3)

加入书签

队,双方大军一场大战后,娄室部不得不退回西北一处要乌沙堡的驻地,因为接下来的路,他过不去!

这一年的整个春夏,北方都在这种剧烈的战争中度过。

……

赵士程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不同的军情,他只是过目,却没有去指挥他们。

如他所料,金国围攻大定府的时间,长不了。

这可不像历史上的太原之围,金国可以依靠着的征伐太原附近城镇,就地补给,同时还有不断的补充的各种仆从兵,只能从还未开发、本不富裕的东北调集人力物力。

他们的战争潜力,差大宋太远。

只要大宋守住,便算是赢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钱花的有些厉害,为了支持北方大战,财政情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赤字,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战争结束,年年上涨的财政收入会很容易地将财政赤字平息下来。

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

盛夏的东京城笼罩在层层热浪之中。

城东附近的水榭石塔便是人们最喜爱的避暑胜地。

如今的大宋引进了西方的石屋穹顶修筑之法,加上泥灰的广泛使用,泽园近年便拆了一些十年前修筑,已经破旧的木屋,规划修筑了石楼,且开始用上了华丽的斗拱和穹顶,加上玻璃做为采光。

新剧院挑高足有十米的穹顶没有柱子,穿堂风过后,空旷而凉爽,成为避暑胜地。

除此之外,东京城附近的小县也成了各家大户们下乡避暑的好去处。

不少本地农户会招待的来往的客商,在村里小住,整个的东京城,似乎人人都在说商,都在想办法赚些小钱——没办法,这里汇聚的钱财太多了,哪怕只是漏出那么一小点,也够很多人过上不错的日子。

雍丘是陈留旁的一个小县,也在大运河的必经之路,算得上繁华。

几名士子正在码头边的文书铺里,帮人代写的契书、市舶司文书等物,赚些回去的盘缠。

他们都是京城省试时落榜的举子,在东京城时花钱厉害了些,又没能借到回去的路资,只能在此地赚些笔墨费用。

写完一封书文后,一名士子放下笔墨,和旁边的同窗说起了北方战事。

这是如今大宋最热闹的话题,在信鸽网络的支持下,北方的军情不到一个月,便能出现在大小报纸的头条上,还会伴随着各种分析讨论。

还会不时有平民出身的小将获得嘉奖提拔,鱼跃龙门,从底层的军头一跃而成朝廷有品阶的将领。

距离模糊了其中的危险,人们看到的不再是血流成河,而是功劳与荣誉,若个书生万户侯,一时间,到处都是讨论参军,讨论天下大势。

贩夫走卒和学生士子、巷中妇人与树下老弱,都被这个话题卷了进去。

不过,今天他们讨论的事情,便有些轻微地偏题了。

他们讨论的事情,是朝廷该不该命令的前线出兵——在很多人看来,岳飞部死守大定府,是将主动权让出去,是被动挨打,应该主动出击,直杀金国老巢。

但这事有一个最大的难题。

“官家命令死守,谁说的都没用!”一位士子长声叹道。

“唉,我朝凭多名将,却被只做守城,真是浪费了!”

“官家继位以来,越发听不进旁人意见。”

“不是越发,官家他从来不听旁人意见,当朝言官都形同虚设。”

“唉,本以为会纳谏如流。”

“明君的就应纳谏才是,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今上既然是官家,就应当效仿三皇之治——当年三皇五帝,广结各部,听天下之念,而非一意独行矣……如今连宰执都是官家的传声筒,全然无一点宰执的气象。”

一群书生摇头晃脑,做怀才不遇状,听着旁边几名护卫眉头直皱,手背都已经按在了刀上。

不过坐在一边喝茶的赵士程却没有多大的反应。

这是他弄出来的舆论环境,自然不会计较这点小冒犯,而且说他□□的人海了去了,不差这几个。

在赵士程看来,这些说法有道理,但不合适。

集权固然有千不好万不好,但能遇到他,那集权就是最好选择。

玩过p社游戏的都知道,如果有一个人,可以预测未来,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并且没有私心只带着发展经营的视角,那其它的事情都不用说,把事情交给他□□是最高效、最值得的发展方向——并且还得快,不能迟疑,因为如果这个国家响应慢了,玩家很可能就去玩其它的国家角色了。

他既然有这能力,知道这些方向,当然要趁着精力十足时把能做的事情做好。

如今他排行在前的任务,是做把大宋从靖康的耻辱、从南宋偏安的泥潭里拖出来,还要提前避免的蒙古的大坑……不要觉得蒙古崛起是很晚以后的事情,铁木真好像是1160年出生的,统一蒙古也就是五十年后的事情,赵士程觉得自己看到他出生的可能性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