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30节(2 / 3)
下官兵的政治地位。
另外,这次胜利的奖励都要实发,该提拔的都提拔,正好把旧军裁撤的钱用过去。
他把这些想法说了,两位大臣没见过这种庆祝方式,有所迟疑,但能让陛下改变主意已经是好事了,他们便也接受了。
……
事情交给手下去办,赵士程又继续进入工作状态。
在积累了数年执政经验后,他已经能很容易从繁复的大小奏书抓住重点,然后做出选择,再吩咐人去执行。
比如最新的商行记录,他就发现广东南路在十余天内,向东京订购了三套炼焦炼钢设备,还有配套的煤油收集装置。
他让人去把这几份订购书找来。
翻看了几页,他便感觉到了不对。
因为这几套设备,是加价购买的,而且,在去岁时,广西南路的廉州就已经订过一套了。
廉州没有大片土地,也没有足够的民户消耗这样大的产能,更重要的是,那里大户都已经把钱投进了下南洋开种植园的大业中,怎么可能有钱买这种东西。
要知道,这些设备不只是设备,同时也是配套的一整个建设的匠人,从起炉、布管,到运输,是需要考察位置和设计方案的,价格高到蜀地那么富的地方也不敢多买几套。
只有县城那么大的廉州,是哪里来的钱?
他轻笑一声,在订购书上轻轻打了一个叉。
越南李朝想要他大宋的技术,不该亲自来和我谈么?
这样悄悄地做小动作,算怎么回事?
人家西夏的李乾顺就很知趣,直接派来使者,献上贡品,请上朝赐予匠人——别的不说,这态度,就很让人满意不是。
虽然他也不会给就是了。
在他的计划里,工业的技术,短时间里,可没有流入海外的可能。
西夏也好,越南也罢,好好当着原材料供应地,大家便可暂时相安。
赵士程微笑着放下了那份厚重的、,不知道汇聚了多少人心血的订购书,将其随便丢到一个角落,目光落到墙上那只有大略轮廓,不怎么清楚的世界地图上。
-
与此同时,东京城中,一行廉州来的商队正在神霄院外徘徊。
为首的中年人正看着朝气蓬勃的少年们进入学院,看着许多馋嘴的少年围绕在校门外的小摊上买着各种小食,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
“不行啊,老爷,”一名少年苦笑道,“我们去问了,光有廉州的户籍不行,还需要州学的推荐,否则,便是考过了,也入不了神霄院。”
“不止,这里的匠人没有匠籍,咱们的人进去学,也不一定能分到那化院……”
两名年轻人都有些失落。
“那,买些书籍,再请人教学,可否?”中年人问道。
“找过里边的师长了,不给补习。”年轻人十分无奈,“说是每天还要带实验,实在是抽不出空闲,但能找到一些学子教学,只是他们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我们翻书也相差无几了。”
中年人微微皱眉:“再去打听打听,咱们这次还剩下不少钱财,若能入学,国中必然会大力支持。”
两名少年同时点头。
中年人与他们一起回去,东京城庞大而繁华,处处散发着□□上国的气势,三人走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东郊一处大通铺,与来京的六个护卫们一起休息。
“元河先生,”一名护卫在门外的小煤灶前做饭,见他回来了,热情道,“我今天去米铺看到咱们老家的新米了,同样的米,比咱们那贵了五倍,还有许多人买呢。”
他是想表达家乡的米有多好,但李元河却并没感觉到开心,反而沉下了脸。
“先生,怎么了?”少年问。
“咱们离开升龙城时,城外正遇到大风,”李元河沉声道,“不知有多少稻田、民房倒伏,不知有多少贫民会遭遇饥荒,可这才过了多久,升龙稻就已经送到这东京城,想是今年的税赋并未减免。”
“这,咱们唯一能卖给大宋的,便是稻米,”另外一名少年迟疑了一下,道,“陈米大宋不收,想来陛下定会开仓济米。”
李元河没有开口。
“没有办法,”过了好一会,另一名少年才低声道,“没有大宋的钱钞,就不能来大宋买那铁炉煤炉,没有大宋的工匠,就不能在升龙城开工坊。”
“对啊,陛下是明君,这些年禁止贵族们使用大宋玻璃、布匹,把卖米换的钱全用来贿赂大宋官吏,购买铁器,工坊。咱们一定也会有的。”
李元河的神色也舒展开来:“如此最好。”
他们大越国如今在位的,是千年一遇的雄主,他年少时与大宋一战,不但占据了三州之地,还剿灭了数万宋军,掳来了十多万人丁,随后更与大宋三十万大军打了个平手,逼大宋讲合,后来占据占城国,在朝廷里设立科举,提拔官吏,把大越的国土扩大了一倍。
只可惜,本来已经山河日下大宋,不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