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67(1 / 3)

加入书签

“回大人的话,并无。”

若是有,百姓们岂有闲情出城围观战况。

“那便妥了。”目的已达成,裴少淮吩咐道,“叫包老九传个话,照先前的约定,叫王矗派人来凤尾峡打捞人头。”

又道:“对了,叫他们行动快点,可别污了凤尾峡里的水。”毕竟是我大庆的海滨。

“大人,可是……”包班头不解,明明海贼们失约了,为何还要给利。

“任何一个世道里,哪有几千上万两白银就能够把人心买齐了的?莫不然,也太简单了些。况且,收服了王矗,也不代表把他的部下都收服了。”人心还是难测,裴少淮抬手拍拍包班头的肩膀,饶有意味问道,“包班头你说是不是?”

包班头猛地哆嗦了一下,连连点头应道:“大人说得是。”

“卑职这就按大人吩咐的去办。”

……

这一夜,嘉禾屿上灯火通明,令得海上明月也主动让辉。

庆功宴分两日来办,一共三场,当值者只食不饮,不懈警惕。该换算的军功,也已一一记到每个人的名下。

倭国有银矿,盛产白银,燕承诏从安宅船上搜到不少银块,皆分赏给嘉禾卫诸将士和船员了。

嘉禾屿和同安城之间的水道里,船橹打水波澜泛泛,今夜不断有小船往返于两地之间,比白日里还要忙碌。无他,是城里百姓自发把家里的瓜果米面、鸡鸭猪鹅送到嘉禾屿来,扔在军营门口便划船离去。

这里头,有氏族送来的,也有几家几户一起凑整的,礼轻情意重,感谢嘉禾卫挡住了倭船,免去了一遭袭扰。

几日之后,据传言,泉州府衙格赏斩倭赏了大几千两白银,倭寇一头十五两,若是捞到月代头的又更值钱一些。这般算下来,光是捞上来的,怎么说也有四五百倭寇陨在了凤尾峡里。

至于那些没办法打捞上来的,究竟有多少,谁又能知道呢?

而嘉禾卫未伤一兵一卒,属实是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双安州的茶馆里很快就有了新的话本子,什么“凤尾峡鏖战”、“嘉禾卫碾胜小倭船”、“民壮驾船御敌”……层出不穷。

待船员们从嘉禾卫归来,回到城里,他们把兵营里的所见所闻传出来,众人得以知晓裴知州的计谋、燕指挥的骁勇,茶楼里的话本子画龙点睛,故事更精彩了几分,什么“裴知州神机妙算借浪击船,小小一计破敌百舸”、“燕指挥武功超群百步穿杨,安宅船战大发神威”,民间故事为了跌宕起伏、热血沸腾,用词总是会夸张一些。

相较于在太仓州的时候,裴少淮再听到关于自己的话本子,这一回没再感到难为情。

他反倒让长舟把话本子搜集回去,亲自运笔修改,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张管事,叫人把话本子卖出去,卖得越远越好。”

“是,老爷。”

好好一个打响双安州名号的机会,裴少淮岂会错失呢?嘉禾卫有抵御倭寇的本事,此地太平,闽地内陆的商贾自然更愿意把货物送到双安州来。

人来了,货物来了,自然就成市了。

比起官府的推力,这种自发而成的聚力,更加绵长顽强,难以阻断。

冬日将来,北风将至,各个氏族的商船修缮完毕,准备再度南下,双安州的同安城、南安城愈发热闹,甚至连郊外树林里,都有商贾停靠卖货。

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些内陆商贾应当先往漳州月港、泉州港去,等到余剩货物,再折返运到同安城来。今年却不约而同先来了双安州,选择在双安州里做交易。

这意味着,在双安州里可以买到第一手的货物,上好的茶叶、白瓷、笔墨纸砚,还有大铁锅,应有尽有。原先出没在月港里的私船,见双安州衙无心稽查,也大胆往双安湾里靠。

临近十二月,齐家堂的商船皆已满载货物,只待北风到来便可起航。

齐家堂宗祠里开始着手准备祭祀大礼,祷告祖先,祈求此番出航一路顺当,为族人们带回粮食、财富。

齐族长一连几次到二十七公家,请二十七公领头上头香,却回回都吃了闭门羹。

二十七公不是不在家,而是不见他。

冬日北风潇潇盛,九龙江面浪不休。

江岸的蒹葭已枯黄,黄昏下,天际雁群仍在匆匆赶路。

北风已至,祭祀大礼不能再拖,可上头香的名单迟迟没有定下,齐族长无奈,只能守在二十七公家宅门口,希望能见其一面,给个定数。

从上晌站到了入夜。

二十七公这才一瘸一拐提着灯笼出来,冷冷抛下一句:“进来说话。”

“叔公,大礼不能再拖了,侄过来请您主持上头香。”齐族长陪笑脸说道,二十七公辈份最老,祭祀大礼少不了他。

“齐誉,你不必在我这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为何不见你,你心里当真没数?”二十七公没给齐族长好脸色,北风呼啸,他质问道,“岁末北风至,三大姓竟没一个请知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