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62(3 / 3)

加入书签

而已,却能仗着大船的优势,在海上与敌鏖战二十余合,敌寇无计可施,只能撤退让道。茫茫海波之上,数十只八橹快哨船也未必能敌一只乌尾风帆大船,太仓州船厂若有朝一日能造九百料、一千料的大船,数百水师亦能与千数之敌周旋矣,孩儿以为造船厂利在此处。”

“至于镇海卫,卫指挥使既敢养寇自重,自有他被反噬的时候。武官若想升迁,何事为重?军功也。临海卫所,何为军功,杀寇也。他既想要军功,又想要养寇,岂能两全?”

“再过两年,卫指挥使面临升迁,自然要想方设法谋一份军功,届时正是他们黑吃黑的时候,贼寇岂会心甘情愿把头伸过去让他利索砍?若是正好此时,兵部另派大将南下,能有大船只相助,出海巡捕海寇立了大功,镇海卫杀敌不力,兵部另外举荐大将辖管镇海卫,也就水到渠成了。”

“镇海卫之错,错不在军户,他们与民一样,不过是为了谋口饭吃。镇海卫之错,错在诸多军中官长,将他们一一拔除,太仓州的军户与民户之间,可相安无事矣。”

“民富则兴教化,父亲再设州学、卫学,学子闻风而来,太仓州可成文风鼎盛之州。”

裴少淮道:“孩儿走到每一处,有了想法便写下来,未必成熟,父亲或可比对大庆例律,再细细研究是否可行……孩儿以为,若想能有所成,恐怕要五六年之工。”

裴秉元听得极认真,儿子说完,久久都未能回过神来,思绪深陷其中,好似已经看见太仓州一切向好之景观。

半晌,裴秉元拍拍儿子的肩膀,道:“有儿如此,何愁家族不兴?”

裴秉元勘看完太仓州,有了整治计划,才受了朱同知的接风宴,目的却不在“接风”。

裴秉元已查过朱同知、刘通判的家境,中规中矩,领着朝廷的粮饷,家人在苏州府城有些小产业。

可见他们并未倒戈镇海卫,只是明哲保身。

亦或者镇海卫不屑于收买他们。

酒过三巡,众人熏熏欲醉,正是掏心窝说实话的时候,刘通判举着酒盏,自嘲自笑道:“宋诗云‘若知射影能相惧,应学含沙得保身’,知州大人莫笑话,我等小官小吏堪比河中蛤蜊,外头包着壳,里头含着一肚子的黄沙,为保身尔……便是如此,仍易受人摧。”

太仓州如此情形,他们已不在乎功过,但求安稳度日罢了。

朱同知年岁大,寡言一些,听了刘通判的话,亦低头苦笑。

裴秉元举杯与他们同饮,并未强说要他们如何如何的言辞,他斟酒举向朱同知,问道:“朱大人如何看?”

朱同知在任多年,已经送走过好几知州——知州们来时一派豪情,很快被镇海卫治得服服帖帖,最后黯黯离去。

个个如此。

州衙与镇海卫一相争,镇海卫就会放贼寇进城“教训”州衙,如此反复,百姓更受其害。

“知州大人既已知晓太仓州的局势,下官斗胆便明说了。”朱同知劝道,“百姓虽过得苦,但仍可勉强度日过活,下官窃以为争不过不如不争,兴许老百姓还能少受些劫难,过些安稳的苦日子。”

裴秉元摇摇头,说道:“两位大人误会了,本官今夜还未提及过要与镇海卫相争……本官问的,是这太仓州当如何治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