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夏文圣 第554(1 / 2)

加入书签

永盛大帝开口,询问对方。

“臣觉得不错。”

苏文景也明白,永盛大帝明显就是想要让顾锦年做好人。

毕竟陛下雷霆大怒,要收拾孔家,对于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其他王朝都对孔家下了死手,再加上孔家被圣人惩罚,合情合理。

只不过,顾锦年若是出来打个圆场的话,那就很不错了。

一来可以再度提高顾锦年的品德,二来也算是稍稍缓和顾锦年与孔家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件好事。

“文景先生,有个事情,朕需要与你商议一二。”

苏文景开口,看着永盛大帝。

“锦年算起来,也快成年了,儒家立言,就可以及冠。”

“这及冠之后,便要封侯,只不过侯爷只是爵位,这官职,朕想了一会,不知道先安排锦年去六部何处。”

永盛大帝开口,谈论到官职的事情。

顾锦年封侯是一回事。

主要还是官职。

侯爷是身份,是象征,官职则是真正的权力。

“从礼部开始吧。”

苏文景沉思一番后,如此开口。

六部。

吏部,刑部,工部,户部,兵部,礼部。

每个部门都很重要,但根据政治形态的不同,几个部门也会变得不同。

譬如说,开国年间,吏部权力最大,毕竟可以设立官员,考察官员行为等等。

随着国家稳定,户部地位就大起来了,一个王朝围绕的永远是民生大计,即便是战乱年间,户部的地位也不差,无非是战乱年间,户部必须要全力配合兵部罢了。

最后便是礼部,太平盛世,礼部就相当于国家的脸面,于内主抓儒道教育,于外主抓各国外交,再加上读书人地位越来越高,礼部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至于工部,刑部,还有兵部,就要看情况而定了,主要还是看打不打仗,打仗的话,这三个部门地位就高了很多,决策权在他们手中。

不打仗的话,就平静很多。

可从实际理论来说,工部应该是最强的部门,涉及到整个国家民生大计,包括朝廷运转,可问题是吧,封建社会工部的地位最低。

没办法啊,论地位,礼部读书人,面子有了。

论财富,户部官员,里子有了。

论权力,大大小小官员必须要听吏部安排,大权在握。

“礼部?”

听到苏文景的回答,永盛大帝有些不满意了。

礼部虽然有地位,但终究不是实权部门,他略微摇了摇头道。

“礼部有些不妥,我打算把锦年安排到刑部或者是吏部来。”

永盛大帝开口,这是他的想法。

“陛下,千万不可。”

只是苏文景立刻摇了摇头,阻止永盛大帝。

“为何?”

永盛大帝微微皱眉。

“回陛下,锦年即将封侯,普天同庆,而且锦年家世显赫,若是上来就安排刑部或者吏部,先不说会不会惹来争议。”

“即便是不会惹来争议,锦年的性子还是比较冲动,虽一心为民,可朝政之事,可不是一心为民就能解决。”

“年少时,可以意气用事,如若及冠,入朝为官,可就不能拿年少气盛来解释。”

“再者,锦年如今完成立功,应当可以考虑立言,他去礼部,可以树立威望,潜心学习的过程中,也算是熬一熬资历,磨一磨自身的棱角。”

苏文景也有打算,礼部是管天下读书人的地方,顾锦年本身就是走儒道一脉,他更希望的是,顾锦年不要太牵扯朝堂争斗。

免得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是读书人。

苏文景的打算,永盛大帝一眼便看穿了。

“磨练性子固然好,但放到礼部朕觉得还是委屈了锦年。”

“至于他的性格,大夏朝堂,还真需要一个莽撞之人,锦年可贵就可贵在这种勇猛向前。”

“安排吏部吧,也好管理管理天下官员。”

永盛大帝开口,要将顾锦年放在吏部。

“陛下,吏部有些不妥啊。”

“眼下西北战况一触即发,内部还是需要稳住,并不是割瘤之时。”

苏文景出声。

他知道永盛大帝想着什么,大夏官员其实存在很大问题,需要一个人去镇压,顾锦年刚好可以。

所以永盛大帝想要让顾锦年整治官场。

可苏文景极力反对,原因无他,顾锦年现在还需要树立威信。

儒道是儒道。

官场又是官场,不好好磨砺一二,会惹来一些麻烦。

“那刑部呢?”

永盛大帝出声,吏部的确不太合适,顾锦年也没有什么人脉在吏部。

“刑部也不行。”

“就礼部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