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夏文圣 第103(1 / 2)

加入书签

“而后由大夏官兵接管赈灾之事,将损失减至最少,至于所有损坏良田,待水灾结束后,朝廷拨款,各地捐赠,重新规划,这样一来虽会影响近两年收成。”

“可熬过这段苦日子,水灾之祸,将彻底平息。”

此时此刻,户部尚书何言第一个开口。

他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衡量利弊,先镇妖再赈灾,只要人活着,再慢慢收拾即可。

只是此话一说,一旁的刑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不可。”

“镇妖虽是关键,可应当先赈灾为主。”

“陛下,江宁郡水坝已毁,想来必定是民不聊生,到时难民扎堆,极其容易影响周边。”

“到时很有可能会发生民变之事,臣认为,无论如何先赈灾再说,开放各地粮仓,以确保百姓不会集中,周围府县分担压力。”

“至于水妖之祸,并不急于立刻收拾。”

刑部尚书徐平出言。

镇压水妖的确是重要之事,可身为刑部,他更了解民变有多可怕。

不怕难民多,就怕难民扎堆,想想看几百万的难民聚集在一起,任何一个府县都不敢吭声。

到时候便是蝗虫过境,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在死亡面前,人性可就彻底暴露。

朝廷就算是想出各种办法也没用,百姓难民都快饿死了,谁有时间听你指挥?

此言一出,几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可兵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徐尚书此言差矣。”

“陛下,臣认为,镇妖最为主要,否则即便疏散百姓,若是接二连三发生决堤,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兵部尚书赵益阳说出自己的见解。

几人说的都没有问题。

然而,永盛大帝的目光却落在了周善身上。

“周爱卿,你有何想法?”

他直接询问。

而后者向前走了一步,紧接着缓缓出声。

“陛下。”

“臣认为无论是镇妖亦或者是赈灾,都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镇妖好说,多派几位大儒和精锐将士,早晚能平定祸乱。”

“可真正核心,还是在赈灾之上,江宁郡大江环绕,其中光是分流河道便有数百道。”

“眼下还没有到最恶劣之时,可臣却担心,万一发生更为恶劣之事,将会带来百万难民。”

“如何尚书所言,倘若难民聚集,只怕任何一府都不敢接收,到时朝廷即便下了令,只怕各地官员都不敢乱来。”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所以臣建议,以江宁郡首府为主,挑选十处府县,将粮草运输至此,当做赈灾之地,陛下再拟道圣旨,将所有官粮运输过去。”

“并且立刻昭告江宁百姓,提前预警,倘若当真遭遇水灾,直接前往赈灾之地。”

“保住百姓,一切都好说。”

周善开口。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也认可赈灾第一,不过也巧妙的化解赈灾压力,同时还解决了运粮问题。

不然的话,一口气运到江宁郡首府之地,所耗费的时间很多,倒不如设立十个赈灾点,朝廷颁布圣旨,提前预警,也算是尽可能解决难民集中的问题。

此话一说,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而永盛大帝却显得平静。

他稍稍沉思。

随后缓缓开口道。

“最坏打算是什么?”

永盛大帝开口。

对于出谋划策来说,他不是特别关心。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倘若出现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情况。

此言一出。

六人沉默。

但最终宰相周善开口了。

“陛下。”

“倘若按最坏打算去思索。”

“江宁郡重要通道被毁,增加粮草运输成本时间,难民集中,水妖继续兴风作浪。”

“到时整个江宁郡恐怕会发生惊天民变,古今往来江宁郡洪灾发生过数次,最严重一次,死者三百万,伤者千万,四十年荒野无人。”

周善开口。

这是他根据古书记载的情况描述。

此话一说,众人神色变得极为沉重。

但何言的声音响起。

“陛下,其实无需太过于担心,此事臣也知晓一二,之所以发生如此旷古惨案,完全是因为难民集中,无人管理,缺少粮食,再加上官员贪污,才会酿出惨案。”

“大夏境内,粮草还是充足,倘若当真河道破损,运粮艰难,依靠各府县地援助,只要能在赈灾粮运输到达之前,不发生大范围民变,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这般事情。”

户部尚书何言如此说道。

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

众人纷纷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