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1 / 2)

加入书签

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她被迫沦落街头,靠乞讨为生。可在那个人人都吃不饱的年代,乞讨者又怎么能有活路。

宁心为了生存,便对那些有钱的外国士兵动了心思。

在码头边,每天都有轮流站岗的驻扎兵。到了后半夜,他们会靠在墙边休息,宁心就在那个时候下手。

剽窃总有风险,一旦被抓就会面临毒打,甚至是侵犯,但为了活着,她别无它路。

后来,宁心物色到一个愚蠢的士兵,她连续偷了那个人三次,对方都没有察觉。每一次,她都能从士兵兜里拿到五毛钱。在那个年代,这五毛钱不仅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还能救济像她一样沦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

可一次两次,心宁还相信是对方傻,是他睡得熟,可次数多了就是故意,故意让她偷,故意把五毛钱给她。

她心里过意不去,再偷钱时,会偷偷塞一支月季花在他兜里。第二天早上,宁心就能看到耳朵上插着月季花,和人在码头攀谈玩笑的士兵,

再到后来,他们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说的默契,士兵每三天会来这里站岗一次,而宁心会按时去他兜里拿五毛钱,再留下一枝象征和平的月季花。

宁心每次去,士兵都在睡觉,他们语言不通,也从不交流,可这种默契却坚持了三个月之久。

之后的某一天,士兵突然消失了。即便宁心仍每三天去教堂摘一枝月季,却再也等不到取花的人。

直到一个月后,落魄的宁心靠在潮湿的巷子口,几乎要被饿死时,她又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取花人。

士兵身上带着伤,满身疲惫,并一步步向她靠近。

那时候的宁心饥寒交迫,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她开始出现幻觉,并逐渐反应过来,她一个中国姑娘,对方是敌国士兵,怎么看都该是仇人关系。

自己却胆大包天去偷他的钱,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变本加厉、乐此不疲。

恐惧把宁心逼到了绝境,她连连后退,苦苦哀求。可士兵听不懂中国话,自己又不会说法语,似乎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

可士兵只是丢下包裹,说了句她听不懂的话,并带走了插在她头上的月季花。

惊魂未定的宁心打开包裹,里面有两个热乎乎的包子,是她每次拿到钱会去街角买的那家。还有一包如意坊的栗子酥,是士兵很爱吃的中国糕点。还有大量的钱,多到让宁心怀疑,士兵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她。

包裹最下面是一身旗袍,确切来说,是她一直想买,却买不起的旗袍。

宁心后来才知道,他们这批士兵连夜被派遣到越南打仗,战况惨烈,凶多吉少。

他们那批驻扎的士兵都是法国人,她逢人就去打听,士兵离开前对他说的话。

但当时的她饥饿又害怕,外加环境吵闹,根本没收听全。最重要的是,原来士兵说的是德语,而她问的全是只会法语的人。

从那以后,宁心的生活变了,但又好像没变,她依旧为了生存而努力,她哭过笑过,痛过也快乐过。

因面容姣好,追求她的人很多,提亲的也不少,她还险些被卖入红灯区。

每当她扛不住,想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士兵的影子,她相信,等和平过后,士兵会回来找她,甚至给她一个家。

从那时起,宁便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等待,等战争结束,等世界和平,等士兵捧着整束月季来找她,等着她把旗袍穿给他。

如果人生总要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她的爱将永远停留在十六岁,她爱上了一个英俊善良的德国士兵。

等着和他白头偕老,相守一生。

可她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近五十年。

每个盼不来的日夜,宁心都在劝说自己,是该放下了,他可能早就战死沙场,或者娶妻生子。

但拚尽全力,那么认真爱上的人,又怎么可舍得放弃。

就算是放弃,她也想要个契机。

宁心所在的敬老院,最早就是他们相遇的地方,如果士兵再回来找她,一定会来这里。

战争结束后,这里先建造成一家饭店,宁心就在这里做服务员,又改成一家棉纺厂,宁心又在这里当女工。到了十几年前,政府出资,将其修缮成养老院,宁心才终于安了家。

她是傻是固执,是不知悔改,是执迷不悟,可就算是死,她也想守在这里。

如果没有士兵的救济,她早就饿死在了五十年前。早就经历过绝望的人,又怎么会忌惮生死。

林野的话,把记忆拉回现实,“奶奶,您还记得那位士兵的样子,或者特征吗?”

奶奶的故事很动人,但林野总觉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他甚至有点怀疑,宁奶奶和她的经历,会不会又是节目组虚构的故事。

宁心掏出块手帕,小心翼翼展开,里面是一张保存完好的黑白照片。

这是士兵离开后的半个月,奶奶花高价,从一名外国记者那里换来的,这也是她唯一拥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