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弟弟用香蕉帮你自慰一下你看怎么样啊(4 / 8)

加入书签

快去吧,弟弟给你照。」,我推着少妇,接过她手中的相机,她也就勇敢地走了过去。

「咔!咔!咔!」,我给三位美女照了好几张,我真羡慕那条大蟒蛇,能同时盘着三个大美女。

付了照相钱,我和少妇开始品尝吃的,烧烤很有特色,有烤猪鞭,我们没吃,这里的烤鱼特别好,鲜鱼,烤得还好吃。

不大的小菠萝,就像削苹果皮一样削掉皮可以直接吃,没有孔,特别甜。真便宜,才一元钱一个。

大大的木瓜,没讲价钱才八毛一斤,当然得吃一个了。还有那种小芭蕉,很小,紫色的,特别甜,水分还不多,我和少妇整整吃了两扇,并打算上车前带回去点到宾馆吃。

又是烧烤又是水果的,我们的肚子被填满了。看见又粗又长的大甘蔗,才两元钱一根,买了一根,让老板给削好,装进塑料袋里。

我们一边嚼着甘蔗,一边往江边走去,想看看澜沧江边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江边,没有见到曾经在课本上《澜沧江边的蝴蝶会》那样秀美。江水并不湍急,混着黄红色的泥沙,两岸树木葱茏茂盛,一片片的甘蔗林,一片片的波罗地,范围都不大,这里并没有多少土地。

要不是开发了旅游和林业,这里不是个富庶的地方。难怪当年城里的知识青年要下放到这里来,据说这里曾经建了好几个橄榄坝农场,我不知道我们在的地方是哪个分场。

橄榄坝,现在有点名气,主要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这里拍了一部有名的反应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孽债》。

《孽债》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知青被下放到橄榄坝。二十左右岁的青年男女,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她们)满怀激情,在橄榄坝生活,付出艰辛的劳动,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

他们(她们)的青春在这里燃烧,他们(她们)和当地傣族青年男女融为一体,恋爱了,结婚了,生子了,在稀里糊涂的激情中,他们(她们)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让历史退回到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七年,邓小平复出了,云南爆发了着名的「橄榄坝」事件,全国恢复高考,知青返城。

橄榄坝的上海知青们如同日落燕归巢,纷纷与当地傣家男女离婚,抛弃了孩子,返回了上海。这些返回上海的男女们,又各自在上海成立了新的家庭,生了新的孩子。

成年的男女,恋爱了,结婚了,肏屄了,痛快了,过瘾了,肏出来的孩子呢?

孩子是无辜的,怎么说扔下就扔下了呢?这真是一笔孽债啊!小的时候,我就听说南方人无情,从这段故事看来,真是这样啊。

更加不幸的是,后来,这些留在橄榄坝的孩子们,在他们(她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听说自己的另一半父母们在大城市上海,他们(她们)组团到了上海,去找自己的另一半亲生父母们。

孩子们找自己的父母,本没有错,也是天经地义。可当他们(她们)到了上海,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亲生父母时,却面对着自己父母们的新的另一半和新的孩子。那种尴尬,那种无奈,那份凄苦,你可以去想象。

当初,听着那凄楚的童声,我是落了泪的。

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

上海那么大,

没有我的家 .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

爸爸呀!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澜沧江水「哗啦啦」地向东南流去,却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遥远东北的松花江边,当年,那里也是一样接受了很多来自城里的知识青年。可他们(她们)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留下的是思索,扛起的是责任。

他们(她们)很少有抛弃妻子儿女的令人不齿的行为,在单调寂寞的北大荒,他们(她们)留下的是真情和真爱,是互助和友爱。关于北大荒知青的生活,同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拍过一部电视剧,叫《年轮》,那里反应的是抗争和思索,而不是无奈和尴尬。

曾经深爱过,

曾经无奈过,

曾经流着泪舍不得。

曾经拥有过,

曾经失去过,

曾经艰难地选择。

多少甜蜜和苦涩,

变成多少悲欢离合。

曾经失眠过,

曾经心酸过,

曾经为了你魂不守舍。

曾经年青过,

曾经冲动过,

曾经为了你喝醉过。

魂断梦牵的岁月,

留在回忆里永不褪色。

谁能告诉我,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谁能谁能告诉我,

什么是什么?

不论在何种艰苦的境地,北方的知青们没有低头。正是这种不屈的精神,在他们(她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