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甬道内最深的软肉更是抵在龟头上(3 / 3)

加入书签

份莲藕,两份千张,四块卤肉……”胖子说着,走到卤锅边上看了看,瞧见那白白的一节,问,“这是什么?”

“是卤春笋!”叶柳儿脆生作答。

胖子一顿,有些惊讶地问:“这春笋还能卤煮?”

“那当然,我月儿姐可厉害了,什么吃食都能做出来,而且做出来的那都是上等的美味!”

胖子呵呵一笑,“这话我是信的,那再来两份卤春笋,帮我全部装到这个牛皮袋子里,我带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

江子骞高高兴兴地接过胖子递过来的牛皮袋子开始装了起来。

而何穗却是若有所思地伸手摸了摸牛皮袋子。

嗯,结实又防水。

何穗忍不住心生一计。

也许是看到胖子吃完之后又点了好些东西,旁边两个吃面的人忍不住了,问:“这卤味真的有这么好吃?”

这两人是出城的,所以自然是还没吃东西,这会儿直接过来吃的面条,只是闻着卤味特别的香,却压根就不知道是何滋味。

胖子听闻后拍着胸口说:“自然是美味,你们不信就尝尝,价格实惠,份量也足!”

这胖子此时完全就是活生生的形象代言人。

两人问了价格,见确实也不贵,所以便点了一些,待到尝过一口之后,见味道着实好,便又加了一些其他的卤菜。

进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所以大多数出城的人都是来吃面的,而进城的则是在远处闻到了卤味香过来吃卤菜的。

前几日何穗还担忧这样下去的话卤味明显就会抢了面条的风头,但此时望着锅里的卤煮,想着刚才心里浮出的一计,顿时有些期待起来。

卤煮浓厚的香味在空气里向四周弥漫,随着太阳渐渐升高,路上的行人陆续多了些。

这些赶路人多半会在上一个地方找客栈歇息,他们出发前差不多都吃过早饭,而有些人没那么多讲究,会直接在路上凑合过一晚上,故早上基本做的都是这些人的生意。

因着昨日问酒的人也并不太多,所以何穗没有拿太多酒过来,但不想摆在台面上后,来吃的男食客叫了吃食都会再点一坛酒。

何穗担心不够用,连忙让江子骞再回去拿一些。

一直到中午,面条没卖多少,卤煮倒是畅销。

冯爱莲感慨:“这人们的心思真是摸不准,面条难道不是更能果腹么?还更便宜呢。”

何穗没她那么多情绪,生意好便行,大家爱吃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想那么多做什么呢。

隔了会儿,何秋生回来了,坐下喝了两杯茶才道:“离我们近的有两家,一家面摊,还有一家卖包子稀饭,这是被转弯的那排树挡住了,若没有那树,从我们这里一眼便能看到那两个摊子的,但也是运气好,我们占得位置高,我在那边老远便能闻见香味,越往这边走越香呢。”

“那真是太好了,这生意一日比一日好,若是赶上刮风,那香味儿恐怕吹得更远,来的人定然也更多些。”

几人高兴说着话,有人喊:“穗儿!”

何穗扭着头去看,瞧见燕妮正在不远处朝她挥手,她往这边走来,一起的还有崖村的两个村民,除了她们,边上竟还跟着董行舟的娘董氏!

自从那次从董家搬走,董氏第二天找来吵了一架后,何穗就再也没见过她,后来建房子时听燕妮提过一嘴,说董氏后来花了一笔钱将房子修葺好,她肉痛极了,逢人就讲,诉苦自己花了多少多少银子,见人就骂,骂何穗江子骞烧她大屋,总有一日要不得好死。

其实村里人谁不清楚董氏的为人,最初还能当八卦听听,次数多了,人家就不耐烦了,董氏一张嘴大家就自动散开。

这会儿仇人相见,何穗权当看不见,而一向性子急躁的董氏面对何穗的视而不见,竟也意外的没有发火,随着燕妮等人在面摊坐下。

燕妮四处打量:“我昨日刚从姥姥家回来便听人说瞧见你在此摆了摊子,这不,早晨和几位婶子去赶集,这会儿回来想着定要来吃碗面。”

“那敢情好,大家要吃什么?这会儿人不多,我去给你们煮。”

燕妮她们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走了这么半天,早就饿了,此时闻见香味儿,哪个不是馋的吞口水?但两个婶子节省惯了,说只要一碗清汤面,燕妮人小嘴馋,说要卤肉面。

何穗一一记下,拿视线去瞧一直没说话的董氏:“这位吃什么?”

她喊得疏离陌生,董氏心里不快,但肚子确实饿了,只得忍了火气,说:“我也要碗清汤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