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五章 赤日蒸腾廿七州(3 / 3)

加入书签

让我梦里爽一下也好。”

好不容易七月是过去了,到了八月,仍然是热,一直到九月的时候,已是重阳时节,外面的温度这才降了下来,这个时候空间里的气温便较外面为高,因此黛玉终于移了出来,这一天她坐在窗前,望着墙角正在盛开的菊花,幽幽地叹道:“求雨虽然一直没有多少结果,好在天气终于凉了下来,让人心头轻松了许多。”

倒也不是一直没有下雨的,只是下的那一点点雨水只淋湿了地表一层黄土,太阳一出来,很快就全晒干了,所以无论对于减轻暑气,还是农田灌溉,都起不到很大作用。

沐雪元笑道:“这种时候再读《雨霖铃》或者是《悲秋赋》,便觉得那些情绪有些不合眼前的背景。”

黛玉噗嗤便是一笑:“难怪紫鹃恼你,当真是个促狭的,情境不同,怎么能类比?”

这个时候,京都已经出现了逃亡而来的灾民,今年大旱,各地农田歉收甚至绝收,到了这个时候,一部分人只能逃荒了,京都是国家的中心,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附近比如河间府、天津卫的人本能地便往这里跑,燕京城中开设的饭厂便增多了,街头不时便可以看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茫然徘徊,仓皇地走过。

眼见到这种情形,凤炎洲的三人也很有些心中过不去,于是这一天,沐雪元骑了一匹马,手中又牵了另一匹马,那匹马的背上一左一右驮了两只筐子,随着马匹的步伐,竹筐一颠一颤,一人两马便向城外的水月庵而去。

来到水月庵,惜春与净虚带了一众修行的人,已经等在那里,原来前一天,黛玉与沐雪元已经来这里找过她们,道是既然大家都苦成这样,不如开个施粥的摊子,共度时艰,一应米粮由潮音阁这边办理,水月庵众人便受些辛苦,将那些面粉做成熟的,向外发放。

净虚一听是她们备办粮食,登时心怀舒畅,笑眯眯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此时很应该普度众生,我们出家人向来清苦,做这点事情没什么的,林姑娘如此善心,将来定得福报,与雪姑娘紫姑娘一起,俱是龙华一会上人。”

沐雪元背地里悄悄地和惜春说:“四姑娘若有闲工夫,好歹盯着她些儿,不要让她伙同智通,师徒两个把东西都给变卖了,大家的好心,落得她们赚钱。”

惜春点头:“我是很看不上她们那爱小的样儿,你放心,有我呢。”

沐雪元这边又和英莲芳官等人道了辛苦,芳官说:“你尽管放心,我也是苦水里面生长的,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今日能有做好事的机会,没个不尽心的,也赎一赎我前世的罪愆。”

沐雪元笑道:“什么罪不罪的,不过是运气罢了,你有空还往我们那里逛逛去,听你讲经倒是有趣儿。”

芳官一笑:“可罢了吧,到那里你又暗度陈仓,拿蛋皮充豆腐皮,包在馒头里给人家吃。”

却说沐雪元次日将食材送到了水月庵,其实倒也简单,就是面粉和腌的咸青菜,不过这个时候食品价格上涨,这么两筐的价值却也不低。

要说如今燕京城的民生指数,用沐雪元的话来讲,那就是:列位看官,正在种植季节,连旱了将近四个月,粮食涨价倒还在意料之中,然而那副食品的价格也升上去了,不要说肉蛋鱼,就连蔬菜都是值钱的,一文钱一斤的白菜,现在根本买不到了,总要八九文钱一斤,粮食本来为了备战备荒,一直都是有储存的,然而那蔬菜却难存,几个月的高温干旱,不但粮食严重减产,周围的菜农损失也极为惨重,新鲜蔬菜稀少昂贵,因此酱菜园子这一阵生意火爆。

惜春带着彩屏,查点了数目,便要智通召集庵堂中的众尼姑修行者,共同出力。

智通一看那框子里的面粉,便笑道:“很好,直接下锅就可以煮了,将那腌青菜快刀斩了,洒在汤锅里面,就是一锅好面糊汤,有滋有味的。”

英莲叹道:“好歹做个面片吧。”

她自从幼年给拐子拐了,没少受罪。

智通一掸袖子:“前一阵摇扇子摇到手断,好容易轻松些,你非要起这个花样,那也由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