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二章 菜园风情(3 / 3)

加入书签

钱伯芳点头:“如此一说,今后餐席上便多了一味食材,却也是一件好事,不但口味丰富,今后那花园便也是菜圃,那些治国理政者爱讲些经济之学,我们虽然不懂得那些国家大事,不过这却也可以算作是‘经济之学’吧。”

石珊枝笑道:“确实事关民生呢,要说与西洋人的交易,倒也不是完全的不好,虽然有人作恶,不过终究传了这番柿来,还有辣椒,我们是不怎样吃辣椒的,不过据说云贵那边用辣椒来代替盐,也是功莫大焉。”

这一群朋友之中,相当一部分出身江南,饮食口味清淡,辣椒简直酷刑。

这时吴孟芬将脸转向顾太清,问道:“太清姐,听说陛下将那英吉利使臣的请求逐一批驳,打发回去了?”

顾太清点头道:“的是如此,本以为他们是来朝贡的,哪知竟然是要开埠通商,还要互派什么大使,这是把英吉利与天朝当做对等的来看了?最可恶的便是,竟然要天朝划一块地方给他们住,他们这一回拿了那么多武器来,又是枪又是炮的,说是给陛下的礼物,其实是司马昭之心,打算吓唬谁呢?陛下当然愤怒,圣寿之后,便让他们赶快走了,吩咐沿途地方多加警戒,以防外夷滋事,连海防都加倍严密了。”

众人纷纷点头。

沐雪元:要说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平等外交的概念,不过日不落对大天朝,其实也是配得过了,马噶尔尼提出的条件,不完全是合理的,比如提出土地要求很险恶了,只是哪条不行便驳哪条罢了,何必一条都不准?互派大使是很重要的啊,至于送来的武器,别光盯着“威胁恫吓”上面,能仿制尽快仿制,如果不能大批量制造,就赶快到英国学学技术,当然了这类军工技术,人家未必透露,不过那边的科学基础学科可以引入学习,自己研究,在这里关起门来坐等人家发展哪行?

天朝现在其实并非是没有对外贸易,比如说在广州,就是十三行垄断了海外交易,有点类似国营外贸,所以马噶尔尼这一次便提出,“英国人可以与所有的中国商人,而不局限于只与公行有接触”,对于开放国门,沐雪元并不是本质主义的观点,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比如鸦片,这个就绝对不能输入进来,但是互通有无还是很必要的,尤其如今大航海时代早已开启,全球化经济已经开始拉开序幕,再继续这样只顾守着旧有的节奏,非常危险,虽然不认可西方用战争方式打开中国的国门,不过就这么因循着,真个如同世外的人,即使没有战争,也是非常不利。

更有意思的就是这一条,“准许中国人教英国人汉语”,这就说明当今政权对中国语的传授是持一种消极态度的,以至于要特别列出这一项来,后世满世界推孔子学院,因为推销力度过头,引起别人反感,如今人家主动要学,这边却还紧抱着不放。

在另一个位面的时候,沐雪元看到有人痛恨慈禧,说慈禧误国,敌人打到门口了,也不想着改变,如果换做是乾隆,一定振兴起来,沐雪元就感觉很是好笑,这人究竟晓不晓得历史?历史上就是乾隆错过了与西方交流的重要机会,五十年后西方用坚船利炮得到了谈判桌上没有得到的一切。

要说慈禧确实有错误,向十一国宣战,极其错误地估计了双方力量对比,寄希望于义和团更是胡扯,不过庚子国变之后毕竟是变法了,那些贬慈禧捧乾隆,甚至把沉迷戏剧的精神吸毒者咸丰都当做希望之星,究竟是真的有自己的历史观点,还是只因为慈禧是个女人,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