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一章 风雨蚕声(2 / 3)

加入书签

迟迟。桑田贵桑叶,蚕饥催蚕师。四眠修得冰玉体,一朝吐尽霜雪丝。

幼蚕是黑褐色,每休眠一次,颜色就变浅一点,休眠四次到了五龄蚕的时候,身体已经基本变为白色,里面想来是蓄满了蚕丝蛋白。

众人这时基本都作好了文章,正要互相品评,忽然那农妇进来笑道:“这位姐儿说得不错,可不是桑叶贵么?今年的桑叶比往年都贵,借了印子钱来买桑叶,那桑叶钱的利息也太重,倘若桑叶继续这么涨下去,便养不起咯,不等到卖掉蚕茧,那利钱便压断了脊梁。”

黛玉好奇地问:“若真个养不起,这蚕要怎么办?”

那三十几岁的妇人不经意地笑着说:“有人是将它倒掉到河里,随水流去了,我觉得太可惜,那么白花花肥胖胖的蚕,毕竟养了这么久,难道就这么白丢了?不如下锅烧熟了来吃,也好下饭,很是省事,都不用放油的,那蚕满身都是脂油,丢进锅里加一点盐便好,倘若无盐,便那么直接烧了吃也不错,几位太太奶奶们可要尝尝?”

顾太清皱眉摆手道:“罢了吧,你家里有些什么菜蔬,且拿来我们整治了,便借你家宅用一餐午饭。”

那妇人见她们穿戴不俗,就算是最为朴素的宝黛二人,衣裳素净,半旧不旧,终究却也是绸缎的,自然推测出可以借此贴补家用,于是十分热情:“家里有干菜,院子里是刚刚冒头的小油菜,方才已经打发二丫头出去村头挖荠菜,家里存了几个鸡蛋,再杀一只鸡,虽然比不得贵府上龙肝凤胆,不过您尝尝我们这乡下人家的东西,也是一种野趣儿,不瞒太太奶奶们说,在这村子里,我烧菜的手段可是数一数二的!”

顾太清笑道:“既然如此,便按照你们家常的法子做来,今儿便要品味一番这乡村中的食风。”

那位卢四姐便从米缸里面舀米,淘米做饭,沐雪元过去帮忙,把那些干豇豆、茄子、葫芦条儿拿水泡开,准备烧菜,再一看那鸡蛋篮子里只有七只鸡蛋,这边足足十几个人,显然不够,卢三姐将米盆放下,便去借鸡蛋,又借了五只回来,沐雪元这边杀了一只肥鸡,她家里正好有刚发好的黄豆芽,于是刷洗了大铁锅,三姐便将鸡块和着豆芽,烧了一个乡野豆芽炖鸡,非常的乡土风,鸡炖好后,将切碎的咸萝卜干搅在鸡蛋里,炒了一大盆鸡蛋,又红烧了那些干菜,用猪油渣清炒了小油菜和荠菜。

沐雪元全程给她打下手,见卢四姐果然不是自夸,做菜颇有创意,有条不紊,在旁边尝了一下味道,也很不错,方才特意和她说,这一回的客人多吃不得咸,所以盐放得没有那样重,椒料种类虽然不多,却也调和得十分恰当,因此竟然是一餐出乎意料美味的农家饭。

紫鹃莺儿石榴荷花等人将饭菜一一端上了桌面,一个大粗白瓷盆里面盛了米饭,而且还不是纯白米饭,里面加了红薯块,卢四姐在围裙上擦着手,笑着说:“奶奶们说要尝俺们的饭菜,俺们日常炊米饭,都是加一些番薯,这样颜色好看,而且也香甜,奶奶姑娘们尝一尝,看合不合口味?”

李纫兰看着那红薯饭,笑着说道:“倒仿佛是金银饭。”

许云姜也笑:“你倒是会取名字,确实,这么一修饰,居然有一种蓊郁蓬勃之气。”

卢四姐:其实是为了节省白米,现在青黄不接,米价贵啊,只不过却不好这样说,显得好像我们在哭穷一样,穷也要穷个有志气,不可以恁么卑躬屈膝、死乞白赖的。

于是大家便吃饭,从村头酒店沽来了黄酒,虽然比较浑浊,不过味道却意外地醇厚,众人把酒评诗,又接起方才的话头:

“太清所做,典雅清华。”

“蘅芜一洗咏蚕题目之缠绵,末一句‘吐尽霜雪丝’,有秋士之操。”

顾太清笑道:“她们姐妹两个,都与别个不同,旁人看到红豆,多是兴起悱恻之情,她们家里用红豆作棋子,倒是玲珑别致,却还有一句口号儿,叫做‘且将相思安排着,点点颗颗经纬盘’。可厌当今的诗文风气,流于纤佻浮艳的多,倒是正该这样的格调来洗伐一下。”

钱伯芳笑道:“这话儿倒是洒脱得很,蘅芜不必说了,潇湘气质缱绻,却也这般超然,我当初一看到她,便很怕她因为太过用心,而伤了身体。”

黛玉抿嘴一笑,当年何尝不是这样,只是这几年海边岛内游玩,倒是把那心胸放开了许多,虽然外间世界依然是局促狭窄,然而转换了空间,便别是一番天地,让人心头那莫名的焦虑忧愁,渐渐地便散去大半。

这一餐农家的宴席果然别致,菜肴虽然不比府中的精致,但别有一番淳朴风味,沐雪元想到,另一个位面,有时候部门组织活动,也会特意挑选农家菜馆来吃,比如鸡棚之类,盘碗都比较大,带了山野新鲜简朴的气息,虽然那食物也不知是否真的自家种植养殖。

吃过了午饭,大家凑了一些散碎银两铜钱,交给了卢四姐,卢四姐满心高兴,攥着钱连连地说:“奶奶姑娘们下次再来,务必还请到我家里,我一定再烧好菜请各位!腊月里来,好好的烧一钵猪肉来吃,还有猪血猪肝猪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