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金鲤鱼(3 / 3)

加入书签

八成不是好事。且不说那姓石的人品年貌如何,我前些日子去颦儿那里,说起这个话头儿,听她的意思,竟是打定了主意,一生给老祖宗尽孝了,颦儿那性格和鸳鸯也差不多,都是立定了决心,九头牛拉不回的,若是和她说这个事,只怕让她难过,况且颦儿身体虽然渐渐好了些,终究底子弱,到了那边倘若有什么气恼,她哪里受得住?咱们家又不同于从前,只怕难作理论。”

宝钗最后一句触着了王夫人心头之事,她一下子想起了迎春,从前贾府还没有倒,便已经无能为力,更何况是如今,黛玉是她从小看到大的,脾气秉性素所深知,那是半点委屈也受不得的,若是一个知人不明,误了她的性命,那可是对不起老祖宗,本来在与宝玉的婚事上,自己讲真愧对黛玉,倘若再坑她第二回,自己的罪过就大了。

宝钗则是想到了胡氏,那一日贾蓉与贾芹出去之后,再回来私房之内,便掩饰不住得意的神色,胡氏与他距离如此之近,旁人或许看不出,胡氏怎能看不出?便委婉地问是怎么回事,那贾蓉口风倒也真紧,只说有一件好前途的事,让她不必多管,胡氏又劝了两句,说贾芹人品不正,让他尽量远离,贾蓉颇为不耐烦,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英雄原本不问出处”。

胡氏之后越想越是心中不稳,她不敢去找熙凤,对婆母尤氏也不好说的,思来想去只有宝钗最可信,便悄悄地来找她,把这事和她说了,最后说道,“人家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跟着芹哥儿这么混,我总归是替他担心。”

当时宝钗便对她说:“你忧虑得很是,这件事也不必对旁人提起,只有我知道便了,你日常悄悄地侦伺,若有什么事情,来与我商量,我们两个想办法应付,若是实在不成话,便再做道理。”

原来贾蓉和贾芹谋划的便是这个,不用问,定然是要卖了黛玉,在石正昆那里讨钱,只怕邢夫人也要从中分润。

于是宝钗当天便回母亲那里去,找母亲通过铺子里的掌柜帮忙打听,这边也派了莺儿去潮音阁那边,把这事告知黛玉,黛玉一听,登时脑子里“嗡”的一声,谢过了宝钗和莺儿,转头便等沐雪元从空间里面出来。

黄昏的时候,沐雪元终于来到外面,黛玉和她一说这件事,沐雪元登时头上冒火,沉了沉气息,说道:“我现在就出去打听一下。”

黛玉道:“你先吃了饭再去。”

沐雪元摇头:“顾不得了。”便冲出门去直奔德茂行,到了那里找到张德芳,也不说是有人说媒,只说是旁人托自己问问,要与他家做生意,想知道家底如何,是否可信。

张德芳笑道:“这石正昆么,亏了是我,旁人还不晓得他的底细,乃是油坊起家,如今还开着布铺生药铺,城外也有一片地,大概几十亩吧,租给人家来种,每年收租,祖上也做过几任小官,县丞主簿之类,为人倒是还算忠厚。”

沐雪元笑着问:“据说他先头娘子过世了?”

张德芳点头道:“死了两年了,可惜他四十岁上没了娘子,中年丧妻,也是很不幸的了。”

沐雪元:两年前过世,那么今年那石正昆便应该是四十二岁,比黛玉的岁数整整翻了一番,却硬说是三十四岁,可真是能瞒啊。

沐雪元又问:“他可是喜欢到行院里谈生意么?”

旁边小六伸长脖子凑近过来,笑嘻嘻地说:“雪元姐你可是愈发荤素不忌了,‘行院’都说出来了。可不是么,据说常去的,不过这却也难免,有几个谈生意的不去那种地方?我和你讲,他家里顶说得上话的乃是三姨娘,是他先头娘子带来的陪嫁,前面娘子身体不是很好,生了孩子之后,愈发的起不来了,家里都是这三姨娘当家理纪,后来正头娘子没了,也没有续娶,各种账目一发交在她的手里,俨然就是把她当正太太看了,你若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可以先走一走这位三姨娘的门路。”

沐雪元眼睛越来越亮,拿出一串钱来,招呼了街边卖零碎小吃的:“拿蚕豆瓜子给我们。”

这边又冲了一壶茶,大家嗑着瓜子吃着蚕豆,又喝着茶水,暂时没有客人,便坐在一起开始八卦,这一下可把那石正昆的内裤都扒下来,从石正昆本身扩展到他的各种社会关系,到最后连石正昆脸上有几颗痣,沐雪元都知道了。

外面渐渐地华灯初上,沐雪元也八过了瘾,便告辞准备离去,小六这一回八得十分尽兴,趴在柜台上乐得一颠一颠的,笑道:“雪元姐姐,你以后没事多找我们聊聊天,有许多有趣的讲给你听,你从前太过清高,从不听这些事,少掉多少乐趣?这样也显得不大合群啊!”

沐雪元:我知道了,以后一定经常找你们八卦,大家预备好茶水小吃,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八,所以二十一世纪为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太重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