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香菱本录(2 / 3)

加入书签

当初自己冷眼看这世间,硬下心肠决定了今后的生存之道,当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就仿佛自己已经死掉一般,那时还以为是有几百年的熬煎,哪知转眼便走到了这一步,却是比自己曾经计划过的更加不堪了。

宝钗又想到,今天黛玉她们拿来的细白布的内衣裤,乃是新做的针线,当初自己曾经建议母亲,给雪雁两匹布,这崭新的中衣让自己蓦然想起那个时候,简直如同梦中一般。

这件事却真的让宝钗料着了,果然是用的那一匹白布,青布还收在那里,等着倘若秋季里还不放出来,就要准备做棉袍了。

这内衣乃是闵二娘的手工,她虽然不是像湘云袭人那样擅长精细的针线,一般的剪裁缝制还是可以的,沐雪元知道王夫人等人的身材大概尺寸,反正内衣对尺寸的精确度要求也不高,体型差不多的,都做成均码就行。沐雪元本来想给她写在纸上,只可惜闵二娘不识字,所以沐雪元便画了几幅简单的人体图,将身长肩宽腰围的数字标注出来,让她自己比对着看,好在从一到十的数目字闵二娘还是认得的,沐雪元想着,闵二娘是应该学着认几个字了,这样才方便进一步改善经济状况。

其实不要说闵二娘,就连袭人麝月等人,也是基本不识字的,所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袭人才说,行酒令虽然要斯文些,却不要那些太文绉绉的,因为不认字,行不来;即使是熙凤,识字也是有限,所以许多账目文件才要童子彩明来念诵,她管家全靠记忆力,那脑筋可真的是超强。

所以明天去书铺买书,沐雪元打算给袭人她们买几本画册来看,虽然物质上勉强不算太过匮乏,但精神上的空虚也是很痛苦的。

刘姥姥也带着板儿来看过,将从前贾母鸳鸯平儿等人给她的衣服拿了过来,给她们替换着穿,还带了一篮子烧饼,留着给她们慢慢地吃。

宝钗等人一看到刘姥姥,不由得便想起当日里大观园何等欢畅,那个时候史老太君还在,大家侍奉着老太君,尽情欢乐了一番,那一场热闹却又与平日斯文雅致的不同,格外带了一股新鲜的乡野之风,此时想来便觉得很有一点对不起刘姥姥,却难得她重义如此。

接下来的两个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熙凤巧姐终于给刑部差役从金陵押了回来,这便是举国追逃,当初李续的长媳巴氏乃是正经的满洲旗人,家中还颇有势力,夫家满门查抄,她奔逃回娘家,娘家倒是藏匿了她,然而哪里禁得住宗人府的压力,娘家只能将她交出。

熙凤这一次的套路也是一样,事先找了人顶替自己,便是丰儿,贾琏因为是钦犯,不是被牵连的家人,便不能够效仿巴氏的丈夫李鼎找仆役顶包,结果如今熙凤也给人抓了回来,随同的还有平儿和小红,都给带进狱神庙,四个人锁在一间牢房里,就在宝钗等人的隔壁。

王夫人一看到她们,便不由得又流下泪来:“唉,你们也来了啊!”

熙凤脸上一层青气,如同荒山野庙中的鬼魂,仰天叹道:“唉,这便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两位太太、大嫂子、宝姑娘,我来陪你们了。”

另一件事便是薛蟠的判决终于定了下来。

话说七月二十七这一天,薛姨妈带着同喜来狱神庙探望王夫人宝钗等人,彼此都是泪眼相望,王夫人看着自己的妹妹,虽然并非戴罪之身,一直住在家中,然而那面色也着实憔悴,双目红肿,眼白上满是血丝,这一阵两边至亲都出事,真的是苦了她,纵然是在外面,却也并不轻松。

宝钗说道:“妈,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在这里每日看看天,读读书,倒是过得还好,你多为哥哥费一些心吧,不知他那官司现在如何了?”

薛姨妈登时便哭了出来:“宝钗啊,你哥哥已经给判了斩监侯!姐姐,我怎么就这么命苦,一家子现在全在这样吓人的地方!”

王夫人也哭了起来,李纨在一旁,也不由得落泪,宝钗自然也哭,哭过一阵之后,她擦了泪水,扶住自己的母亲,劝道:“妈,已经是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可说呢?您也克制一下,不要哭坏了身子,要说斩监侯其实还不算很糟,起码不是斩立决,且先拖过了今年再说,到明年秋审的时候,再做道理,母亲到那个时候只再报一个‘家中独子,老无所依’,哀求矜恤罢了,别的也实在难说。”

斩监侯其实就相当于死缓,倘若是判了“情实”,那就是斩立决,但若是给判定缓决、可矜,或者留养承祀,就可以暂不执行处决,押在牢中待明年。“缓决”是承认案情,但是在性质上做文章,认为“该案社会危害性较小”,所以等明年再议;“可矜”也是说案情属实,但情有可原,减一等死刑;“留养承祀”是说这件案子情节严重,不过堂上母辈、祖母辈无人奉养,所以也暂免一死,薛姨妈为儿子走的就是这一条路子。

薛姨妈哭道:“如今只能如此,我不曾想你哥哥居然会惹下这样大的祸事来,如今后悔却也已经迟了。还有一件,你嫂嫂已经回了娘家了。”

宝钗听了这句话,倒是半点也不意外,叹道:“我之前也料到她必然会如此,拖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