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民国词作任盈盈(2 / 3)

加入书签

精神痛苦,也不知哪个更强烈一些,然而我是两个都不想受。”

要说到租界筑墙,也真的是余若荻穿越之后才晓得的奇闻,法租界本来之前便早已沿民国路口,装上一道极高大的铁栅门,八一三抗战正式开始之后,看到如此局势,铁门犹嫌不足,便从斜桥开始,沿着陆家浜,整个法租界外沿边缘筑起一道两丈高的围墙,动员了数千劳工,白天黑夜加紧筑墙,三天便全部完工,不单是法租界,公共租界也是一样,接着法租界架设沙包铁丝网,好像僵尸末世的人类最后生存基地一般。

这个消息当时轰动得很,姐妹二人还带着景心去那围墙下兜了一圈,确实高大巍峨,谢芳仪感叹之下说了一句:“简直好像居庸关的长城一样啊。”

余若荻立刻想到二十一世纪川普要筑墙,当时闹得纷纷攘攘,自己穿来得早,也不知最后筑成了没有。

“日军已经是一道关口,在那四周乡村收粮食,却还要给当地的游击队交一回买路钱,也难怪这米价不住地涨,中间不住地有人收税,况且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运进来的呢。”

余若荻抿嘴一笑,心中想着,如此一来倒是更加显得我们坐收渔利了,虽然是种粮食也挺累人,不过好在不必冒这样的风险,也没有人中间抽税,因为种种原因,市场上的米粮价格直线上涨,自家的店铺便也跟着涨,虽然总归是看在同胞之情,要钱没有那么狠,然而终究是赚到盆满钵满,否则短短半年时间,丁香戴凤怎么就能够租得起那样崭新宽敞的房屋?

吃过了饭,余若荻便拿了一本《晓珠词》坐在那里看着,如今有了钱,别的倒也罢了,买书报不再那样算计钱,所以家里面的书便多了起来,吕碧城的几本比如《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都买了回来,余若荻前世不是很亲近诗词的,然而这一世因为客观环境的国学氛围浓厚,少不得也将那唐诗宋词都读了几本进去,居然也培养起了一点古文学的审美,近代词人里面,最喜欢的就是吕碧城,因此自然便搜罗了她的书回来看。

“帘幕春寒懒上钩,芳尘何处问前游。澹烟轻梦思悠悠。

珠箔飘灯人影飐,桃花糁径马蹄愁,黄昏风雨遍红楼。”

读着这首“浣溪沙”,余若荻不由得微微地一笑,在这里居然看到了“珠箔飘灯”这四个字,前世自己有一个朋友,道号——其实就是微信名字——便是这四个字的,回首前尘往事,简直如在梦境。

吕碧城的词,余若荻最喜欢的是她的小令,十分清新洒脱,而且构思往往非常精巧,比如说有几句她印象极为深刻的,“孤吟幽境闲寻,屐痕一径苔侵。秋笋瘦穿石罅,老荷高过桥阴”,读起来便感到作者是真正有生活观察的,空间中的竹林里也有一些石头,都颇为玲珑的,有一点类似太湖石,上面多有孔窍,有的时候就真的可以看到有细细的竹笋从那孔洞之中钻了出来;而湖泊中的荷花有一些是长久了的,经历了几个春秋,夏季里那繁茂高耸的花叶便能够遮蔽半个人,虽然自己是没有在湖面上修筑桥梁的。

至于绿苔上的鞋印,竹林中有一条石板路,因为林木荫浓,空气也有些潮湿,苔藓便在石块的平面上蔓延开来,走路的时候要注意防滑,谨防摔倒,然而当人走过之后,回过头来望,虽然穿的不是坚硬的木屐,却也能够看到身后的苔藓路上留下了一串印迹,那茸茸的苔藓都给踏倒了啊!

不过倘若是中调长调,余若荻读起来就感到有些吃力,因为这样长的文字,里面用字用典就容易偏艰深,有的时候就让她看不太懂,一首词卡在一两处地方,就好像吃饭梗住一样,很难受的,这个时候又没有百度,查资料十分的不容易;而且中长调很适合描写那些委婉深致的情感,节奏就偏慢,余若荻喜欢的是那种行云流水一般的潇洒,看这样曲折徘徊的总感到太费神。

然而当她看到这首“解连环”的时候:“绮霞弥漫,任盈盈小影,水天幽占……”

余若荻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旁边正在教女儿识字的谢芳仪闻声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吕碧城到底写了什么,让你笑成这个样子?”

余若荻收住了笑,说道:“突然间看到一个技击小说中的人名。”原来《笑傲江湖》主角的名字首发在吕碧城的词中,读书真是一个技术活儿,用心一点能够读出许多乐趣︿( ̄︶ ̄)︿

就在同一时刻,两条街外的一幢新屋之中,丁香翘着腿坐在新买来的红漆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哼着小曲儿,得意洋洋地扫视着房间中的摆设,过了一会儿说道:“以后要买一部留声机,再买一堆唱片,不出去的时候就听唱片,我们也过一过阔人的生活;我还要做几身新衣服,就那种缎子面的旗袍,如今终于轮到我来穿了。对了大姐,明天我们不要在家里烧饭,出去吃吧,对面街上那家老正兴不错的。”

戴凤抖着刚刚洗净的衣服,摇头道:“家里米面菜肉都有,又到外面去吃什么?平白把钱都给别人赚去了,莫非我做饭的口味嫌腻烦了么?”

丁香咯咯笑了起来:“大姐啊,本来以为你是个老实人,原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