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文学青年社交聚会(2 / 3)

加入书签

听到有人敲门。

余若荻:幸好我在外边多停留了一会儿。

打开门,门外站着的居然是丁香,手里还拿着一把铁茶壶,丁香看到余若荻,对着她就是一笑:“余小姐,能和你借点热水吗?我刚刚回来的,懒得再折回到巷子口去买,等我回头买了就还给你。”

余若荻点了点头:“是昨天晚上的水,可能不太热了,你将就用一下,一点热水,不必提什么还不还的。”

余若荻转身在桌子上取了暖水瓶,将里面的水都倒进了那揭开盖子的大大的铁壶。

丁香倚在门框上,笑道:“那一天我劝你入行,现在想想幸亏你没有做,否则不好向同行借水的。”

“哪有这么多说法,连水都不能借的?”

丁香咯咯地笑了起来,那声音倒是极为清脆的,好像两根骨头棒在彼此敲击:“余小姐,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和你说得太明白的好。”

余若荻一听,就明白不是好话,自己本来以为是好像广东人的说法,水代表财富,因此借了水便是借了财,然而看来似乎不是这样。

这时一瓶水已经倒完,余若荻将茶壶的铁盖盖好,提起壶来递给了她,丁香道了谢正要走,那边戴凤提了一篮衣服走了过来,经过这门口的时候看了丁香一眼,叹了一口气。

丁香撇了撇嘴:“戴大姐,你又叹什么气?每次见到我就是叹气,难怪最近运气这么不好,接的活儿都是瘦瘠瘠的,有骨无肉,没有一条大鱼,都是小杂鱼。”

戴凤摇着头,道:“丁香啊,你不要怪我说你,干你这一行,是少有人活过三十的,你今年可二十七岁了,早一点退步抽身吧。”

丁香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戴大姐,你在说笑话吗?我除了干这个,还能干什么?你不要觉得我苦,其实我过得好得很,在工厂做工,一天累死累活,也不过是赚几角钱,我一个晚上便赚一块钱。做工也有累死的,也有给工头看上,逼着干了那事的,清白了些什么?还不如爽性干这个,来得更自在一些。像我们这样的人,从良也难,我活一天便快活一天,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阴沟里就是棺材。”然后转身扬长而去。

余若荻马上想到了自己曾经学过的课文——包身工。

到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谢芳仪终于回来了,余若荻从两点便带着宝宝在外面等她,听到扣门声,便放下书去开了门,只见姐姐满面春风,十分愉快。

两个人关了门进入空间,余若荻笑着问:“如何?谈得很开心吗?”

谢芳仪连连点头,倒了一杯水,一口气喝干,说道:“从前只是闭门造车,如今见了那些有才华的人,才发觉自己的见识真的很浅陋呢,明明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但是人家的学问就是要高出我许多,谈论起问题来一条一条的,都有理论,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一样。郭总编是个很亲切的人呢,虽然名望很高,却没有什么架子,他的妻子萃芬女士还给我们弹了一段钢琴,非常好听。对了郭先生很喜欢我们的蜂蜜橘皮茶,他有一点气喘症,正适合喝这个来润肺。”

余若荻笑道:“姐姐这一次出门,心胸开阔不少,原来郭先生有支气管炎的底子啊,入了秋我们熬梨膏糖,虽然未必治病,多少是个心意。”

谢芳仪又点了两下头:“大家都说,我的那一篇《青春之歌》写得很好,鼓励我以后多多写作呢。”

“姐姐已经很努力了,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写东西。好了姐姐,你带一会儿宝宝,我去外面刨木头,今儿要钉一个椅子出来。”

谢芳仪自从参加了那一次的聚会,果然是写作的激情更加旺盛,每天晚上吃过了饭,便是坐在灯下写字,周日的时候也是从早写到晚,随着天气日益变暖,她便将写作的场所移到外面的竹林里,这里乃是自然光线,十分明亮,适合人目读书写字,连余若荻都是如此,将许多事情搬到了竹林里面来做,还在里面搭了一个简单的竹棚,倘若天气有一点点小雨,在这里仍然不碍事,这样也节省了山洞里的蜡烛。

五月初的时候,空间中的早稻早已种植完毕,到现在稻秧已经长得很高,到了中午的时候,余若荻从另一块水田里拔出两条腿来,两只长筒橡胶靴上面沾满了泥浆。她是绝不敢赤着脚下田的,因为担心血吸虫病,虽然湖水池塘里似乎没见过有钉螺,螺蛳倒是有的,用辣椒爆炒了是很好的小菜,然而好在至今没有看到钉螺,不过纵然如此,余若荻也不敢掉以轻心,日常下水田都是全套防护,还戴了一副橡胶手套,就是那种电工用来绝缘的,插秧慢点就慢点,血吸虫病染上了可是要命的。

余若荻摘了手套换了鞋子,来到竹林之中,谢芳仪看到她的身影,冲着她一笑:“秧苗都插好了?”

余若荻点头道:“差不多了,下午再干一个时辰,就可以全部干完。宝宝,你怎么样?这一个上午和鹅阿姨玩儿得好吗?”

竹棚旁边用竹条围出一块空地,有一只白鹅正在里面嘎嘎地叫着,在它身边便是坐在草编席子上的宝宝,正抱住白鹅的身体咯咯地笑。虽然暂时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