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 咸水围城时期的生活花絮(2 / 3)

加入书签

岛,都是在孤独地挣扎,然而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如今的上海财力充裕,物资丰富,只是缺水,所以生活上虽然带来很多不便,却也并不是那样艰苦慌乱的,并非那种绝境。

所以塔吉锅才会流行,烹调节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锅造型别致,放在餐桌上可以当做一种装饰,虽然因为淡水紧缺而令人有些厌烦,然而人们还是很注重情调的,生活的情趣并没有消失掉,仅凭这一点,就让人感觉情况还不至于太严重。

这种情况下,餐馆行业也非常受影响,餐饮价格不可避免向上浮动,许多商家特意打出招牌:“本店使用XX牌天然水/矿泉水用作烹调用水,请放心食用”,这个成本可就大了,然而一些实力不强的小商贩,尤其是那种流动商贩,却还是用的咸水。

给人举报后,商贩苦笑着说:“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毕竟本小利微,顾客买我们的东西,为的就是便宜,如果我们也用纯净水,价格加那么多,还有几个人肯买呢?”

对于这些人,民愤也没有那么强烈,毕竟在上海仍然存在贫困阶层,对于资金窘迫的人来讲,价格的考量比重要更重一些。

不过有一些事情也非常具有喜剧色彩,比如中学的实验室里,当做完蒸馏实验的时候,学生们就将蒸馏出来的纯净水收集起来,用作饮用水补充,这个小笑话爆出来之后,有人就说,假如能源价格极为低廉,倒是可以将自来水管里的水大量蒸馏出无盐的净水,这样就不用从那些遥远的地方买水了。

锅里的面熟了,芮姜将面挑在碗里,将汤汁也倒了进去,端到餐桌上,坐下来开始吃晚饭。啊,猪骨汤面的味道真的是很不错啊,尤其与众不同的,是这面是用火龙果汁调和出来的,将火龙果的果肉取出来,放在榨汁机里面榨成果汁,然后与面粉糅合在一起,就做成了这样深粉色的艳丽阳春面,看上去仿佛春季里盛开的花朵一样。

也是在查找沙漠资料的时候,芮姜发现了这样一种面食的做法,当时的介绍文字是把这种火龙果面当做一种另类料理来描述的,虽然不是黑暗食品,但也非常怪异,其实当时芮姜第一眼看到,也觉得这种面食闻所未闻,加了蔬菜汁的比如菠菜面,她是很熟悉的,也很能接受,这样的面绿绿的,尤其是夏天,看起来就比白面条多了一种清爽,然而火龙果面?这食材搭配似乎略显诡异了一些,不过资料里说味道还不错,想到外面沙地上那大片的火龙果,芮姜就感到很值得尝试一下。

第一次做了火龙果拉面之后,芮姜尝了一下,滋味的确是很鲜美的,没有什么怪味道,沙漠中的火龙果糖分多,因此调味的时候就不必加糖增鲜了。

从那以后,芮姜就很少吃白面,常常是加了火龙果汁啦,仙人掌汁啦来和面,尤其是火龙果馒头,吃在嘴里甜丝丝的,不是南方那种加了糖的馒头,却也十分甘甜,是面粉本身的香甜混合了水果的清甜,那颜色也非常好看,紫红色圆圆的大馒头刚刚从笼屉里拿出来,还冒着腾腾的热气,显得松软而有弹性,外观很有一点像紫薯包,用来配菜颇有风味,芮姜尤其喜欢拿了一个大大的火龙果汁馒头,配豆角烧肉。

晚饭之后,芮姜打开电脑,又回顾了一下“天若有情”,年轻时候的郑伊健真的很嫩啊,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尤其是郑伊健脸窄窄的,下巴又有点尖,看起来有点像漫画脸,算是打破次元壁的男子了,难怪自己有的时候就会梦到他啊!

而且郑伊健演技也非常好,把一个斯文败类的禽兽演绎得活灵活现,自己最喜欢看这样外表优雅内心邪恶的角色,反差太强烈,就格外刺激,至于哥哥吴岱融……真的是所有狗血的事情都给他遇到了,与自己发生关系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这可真的是天意弄人。

到了十点多的时候,芮姜关了灯休息了,虽然卧室房门的隔音效果非常好,然而她的耳边却恍然仿佛仍然能够听到客厅里流水器的声音,那是去年自己买的流水摆件,淡绿色的陶瓷竹节出水口,下面一个池塘,塘底印着两条小小的红色鲤鱼,竹节边的种植槽里生长着一株兰草。

流水器里的水日夜不停地响着,仿佛自己的房间中真的有一道清泉,立刻感到这个深深埋藏在沙漠之中的地下基地变得灵动了起来,原本安静空旷的周边登时充满了生机,连空气也仿佛明显湿润了起来。客厅中原本也是有加湿器的,然而加湿器毕竟是在安静地工作,没有这样的声音效果,听到水流的潺潺声,就不由得把人带入林间小径的意境,山泉在旁边流淌,这是何等清新的场景,润泽了人的心灵。

上海咸潮倒灌的事情自然要追寻原因,专家们十分含蓄地给出意见:长江入海口水量减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而广大民众是不肯这样放过的,马上就有许多人在网上开始追寻更深层次的原因,长江入海水量少,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两年确实一直干旱,然而另一个原因是不是中上游用了太多的水?其中很重要的是不是南水北调?

很快就有人把《北京:看不见的水荒》这本十年前的书翻了出来,在这本书里很明白地预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