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五章 四百年前汉堡包(2 / 3)

加入书签

就咬了一口。

姨婆端了一盆洗脸水过来,看到了便啧啧了两声:“这丫头真是个好事的性子,但凡是新鲜东西,总是要咬上一口才肯罢了,你这个性子幸好是招赘女婿到家里来,否则若是到了夫家,可有得教训受。”

兰生一吐舌头:“所以姨婆和娘亲舅舅怎么舍得让我去别人家里受罪呢?啊呀舅舅这个烤甜馒头夹菜肉真的是好吃,别的我都晓得是什么,只是这一层红红的酱料是什么?吃着好像柿子的味道,然而却又不完全是,有些酸酸的,不像柿子那样纯甜纯甜。舅舅,你又是在哪里找到了好吃的?”

梅咏雪顿时乐了,这姑娘的舌头当真敏感得很,如果有机会给她发挥,或许就是大明的徐长今,医术且不说了,解剖尸体现在还太过骇人听闻,不过烹调术可能会有所突破。

“这个叫做番茄酱,是用一种叫做‘番茄’的果子做成的,做这样肉夹馍的时候放一点很不错的,对了要说这番茄酱的绝配其实还是薯条,如果烤了薯条却没有番茄酱,那简直是人生悲剧,等有空儿了我给你做哈!一边吃薯条蘸番茄酱一边看话本,不亦快哉啊!”

当年(又或者是后世)金圣叹写过三十三则不亦快哉,自己曾经读过的,后来李敖也仿效这个体例写过一份,比较过之后感觉到金圣叹的格调似乎高一些,李敖的好像尽往女人身上招呼。只不过如今无论是哪个人的,已经大多淡忘了,只记得什么“还债毕,不亦快哉!”,之所以记得这个,是因为自己是格外不喜欢欠债的,若是欠了别人的钱,心中总是沉甸甸的,仿佛总有什么在后面追着自己。

梅咏雪吃了早饭后,匆匆便来到布铺,上午的时候,给一位客人扯了几尺月白的竹布,然后暂时没有顾客进门,几个同事便开始讨论布匹的季节性销售:

“天气这样热,竹布卖得很快啊,这苎麻布也快要见底,补仓的货物可要快一点到了,趁着这盛夏,要多卖一些这样轻薄的细布。”蒲明城捻着胡子计算着库存。

荆不弃深有同感地说:“是啊是啊,不过不知道老板是不是有些糊涂了,正当季的竹布麻布没有到货,那些用不着的厚棉布前儿倒是送了一堆过来,都放在后面库房,莫非是此时那样厚的棉布都卖不掉,所以赶着收回来留着冬季里卖么?”

梅咏雪:反季节囤货啊,要的就是这个时间段的价格差。

梅咏雪一笑,道:“张伯说过两天夏布就到了,绝断不了货,不过东家囤这些棉布倒是也有道理,如今天气不是很正常,去年十月的时候就冷得那个样子,天知道今年冬天要怎样地冷呢,若是从八月下旬就凉起来,这棉布就很用得着了。”

一说起去年冬天的寒冷,几个人不由得又是一阵唏嘘。

“那是真冷啊,城中的柴炭都涨价,打柴人冒着冻掉手指的危险去山上砍树枝,因此要价难免要高一些,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只是日子实在有些难过。”

“不要说棉布,连棉花的价钱都高了起来,如果不早一点预备下棉袍,那个时候临时赶制可是为难,当时看到棉花涨成那个样子,我都恨不得自己是卖棉花的,可以给自己做两条厚厚的棉被,纵然木炭不足,火盆不敢烧太旺,不过多压两层棉被也能暖和起来。”

梅咏雪:深有感触啊,那还是前世的时候,读大学住在宿舍里,有一次冬季里生病浑身发冷,当时住的是旧宿舍,大西北的老楼房居然没有暖气,于是舍友就借了一条被子给自己,当时自己身上盖了两条被子,立刻就感觉世界温暖了,好像有一个小火炉正在给自己加热,发了一身汗之后,身体很快就好了,两条被子的保暖性就是比一条被子强!自己生病向来只是咳嗽,需要的是消炎,对于保温没有特别高的需求,那一次则居然发起烧来,也是十分罕见的,自从那一回,自己可是深深知道了冬季保暖的重要性,那不仅仅是热量的保持,更是一种深深的幸福感。

这时张德懋在后面有点颤颤巍巍地说:“你们现在只想着棉花贵,其实这样连年大旱,只怕以后连棉花都没了的日子还有呢。”

三个人顿时不吱声了,梅咏雪第一个念头是:天啊我要不要在空间里种植一点棉花?这样子纵然将来天下大乱,自家总是有棉被盖的,到那个时候自己在空间中避难,外面北风呼啸,晚间在山洞里却只能盖一条硬邦邦用了十年的老棉被,实在有些悲催啊,这种时候很该有一条新棉花絮的被子,松软厚密盖在身上,再守着炭炉火堆,这样的冬夜才是温馨的,否则宁静倒是宁静了,然而很凄凉啊。

不过梅咏雪转念一想,事情倒也未必那样糟糕,虽然自己很可能没有时间自己种棉花,然而柜子里毕竟已经积攒了几张羊皮和兔子皮,到时候很可以做两件老羊皮袄来穿,兔皮则可以做成帽子或者围领,羊皮也可以做成褥子,睡在柔软的羊皮褥上也是很温暖的吧?要说棉花大规模普及之前,大家冬季里是用什么御寒呢?主要还是动物皮毛吧,碎蚕丝絮棉袄大部分人未必都用得起。

几个人又聊了几句,话题便转到八卦上,

“听说了吗?那边南货铺的郭老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