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2 / 3)

加入书签

居正是一个典型的“想要忽视他都不行”的人,再佛系的人也禁不住他把锋芒直刷到自己眼前来,而申时行这几年就没看到他有什么受人瞩目的政策,倒是一上来先把张居正的考成法给废了。

要说张居正的本意倒是好的,从前都是用实物抵税,然而交上来的那些粮食柴炭评价标准掌握在官吏手里,上下其手的花招特别多,因此张居正就把实物税折算成银两,考成法是配合一条鞭法的,可是实施到后来,一层压一层,一点余地不肯留,平民的压力就太大了,所以申时行就将这一条废除了。

不过除此以外,他就真的不见什么大动作,人称“老好人和事佬”,这个评价连梅咏雪都听说了,心想这一位估计是太极门的高手,左拦右挡地练缠丝推手,然而这泥也终于和不下去了,作风不同,殊途同归,不过申时行比张居正要好一点的是,他这样的人应该能得到善终,也不至于连累亲人。

然而过了两个月,市面上就流传起一本书,叫做《嘉靖以来首辅传》,要说这本书之所以流传得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它的作者是王世贞。

梅咏雪穿越过来后才晓得王世贞在明代居然有这么劲的锋头,她前世本来是只知道四大才子的(周星驰那部“唐伯虎点秋香”很出名啊),而且还错把徐渭替换了徐祯卿,然而事实上徐渭是浙江绍兴人,不是江苏苏州人,没办法算到吴门四才子里面去。

如今才知道,王世贞的重量级不比那几个人差,而且还不仅仅是艺术才华,他还是一个史学研究专家,这就为他的才气平添了几分厚重,因此极为受人推崇,而他的这本评论首要政治人物的书当然也流行得极快,刚一出现在书铺之中,马上就抢购一空。

梅咏雪好在向来是托冯三郎帮自己留意一下有什么题材特别的新书,于是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买了一本,晚上回到家里匆匆便在灯下翻阅。

来到明代这么多年,虽然日常生活的语言风格基本上都是通俗话本那些套路,然而许多正规文件文稿毕竟仍然用的古汉语,因此梅咏雪的古文素养多少也有所提高,如今再看文言文就不像从前那样感觉挠头,阅读速度也能快一些。她如今深刻地理解到,古文的一个优点就是节省字数,十几个字可以浓缩为几个字,所以这本记录了从杨廷和一直到申时行的传记集也不是很厚,看那字数大概也就是七八万字,大概是后世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只不过要把凝聚在一团的文字意思重新展开来,就好像把菜干重新炖出滋味来一样,真的是一件费火候的事情啊!

梅咏雪连续看了几天,总算把这本书读完了,其她的倒也罢了,然而写到张居正的时候,居然说“(张)得之多御内而不给,则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则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而脾胃不能进食。”说他是因为太好色所以吃错了壮阳药,然后又泄得狠了,所以生痔疮,导致最后不能吃饭,这个就让人感觉是恶意满满了,这样的诋毁很有些失风度。

张居正当然不是清心寡欲的圣人,事实上王世贞本人也未必是呢,这时代的男人不是都把猎获收藏女性当做胜利者的标志吗?可是这样解释人家的病源,就真的有些故意扣锅的嫌疑,痔疮算是常见病了,不要说古代,即使是在现代,也有许多人长痔疮的,直肠头微微地脱出一点,把这个一定与性放纵联系起来,就有些太过牵强,显得并非堂皇正大,倒像是隐隐地有些刻骨的私怨在里面了。

不过要说这也不是王世贞的首创发明,传统医学的理论有一条是“肾主骨,主藏精”,虽然此精不是彼精,然而当牙痛的时候还是可以用“阴亏”来解释,因此就得出结论说“不自爱”,鲁迅为此困扰了许多年。

以王世贞的名气,这本书的影响力一定会是很大的,因此张居正这名声可真的是不可描述,难怪孔子曾经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下士杀人用石盘”,肉体毁灭当然是一种很彻底的毁灭,然而还有一种毁灭是连肉体带精神全部毁掉,张居正已经是死了,王世贞对他仍然不肯放过,给他加了这么多的罪状,大有“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

不过这个“上士下士笔端石盘”的话孔子倒是很有资格说的,因为他自己就不是一个文弱的人,乃是一个大力士,“孔子之劲,能招(通翘)国门之关”,他自己首先有能力防范肢体暴力侵袭,然后才评价文斗与武斗的高下,否则就成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让人只感到要发笑了。

另外文尾还写到了昙阳子,“而是时王锡爵归省,久之不出,其女得道仙去,有所奉大士上真,俾锡爵与其友人大理卿王世贞筑室于城南居之,而女仙之蜕附焉。”

这位昙阳子女仙,梅咏雪也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听说的,这个人叫做王焘贞,是王锡爵的女儿,王锡爵如今也做到文渊阁大学士,是个很出名的人了,可是他的女儿在某种意义上比他更为着名,这个女子自幼不喜欢四书五经,也不愿意学习女红,对于宗教却极其痴迷,见天儿的打坐冥想,临出门子的时候,未婚夫死掉了,于是王焘贞就说自己要守节,也就是俗称的望门寡,虽然这种事情在民间评价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