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京师大瘟疫(2 / 3)

加入书签

神术啊,匪夷所思啊,我天朝的医术当真是博大精深,玄妙无比。”

梅咏雪也听得眼神发直,确实非常神奇,痔疮这种疾病她一直以为严重的话只能割除,没想到居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的确是很佩服医生的想象力,连这样的法子都能够想到,如果有这样相对和缓的方法,其实真的没必要做手术的。

于是梅咏雪很虚心地问道:“芸生哥,这枯痔散到底是怎样的配方,可是不传之秘吗?”有人就是手握秘方为了赚钱,这倒也是不能怪人家道德水平不高,毕竟技术专利嘛。

段芸生微微一笑:“悬壶济世怎么能有敝帚自珍的心?这是有益于世人的东西,不该那样自己密密地揣着不肯示人,我现在就与你说,乃是用的:白矾、蟾酥、轻粉、砒霜,还有童子的天灵盖,非常灵验有效的。”

梅咏雪一听这个药方,心中顿时翻了一下,如同打翻了装鸡蛋的篮子,这药方可够猛的,配方成分中童子天灵盖也就罢了,满打满算也就是磷酸钙碳酸钙,其余的白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危险性不大,然而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轻粉是氯化亚汞结晶,两者都是有毒的,砒霜更是大名鼎鼎的三氧化二砷,这纯粹就是毒药,幸好是外用,如果是内服,估计早就死翘翘了。

即使是这样,那毒素想来也有一部分进入了血管,毕竟药劲儿大得很呢,连曲张的静脉团块都能作用得变成一小段干枯的肉条,有毒成分肯定进入了人体内。虽然说不谈剂量论毒性是在耍流氓,然而如今看张居正的例子,这枯痔散的副作用可是很严重啊,五十七岁就死了。

再一想方才那位病人的杏仁枇杷叶,蔷薇科普遍含苦杏仁苷啊,水解后的氢氰酸有呼吸抑制作用,倒是确实可以“止咳”了,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就算是竹笋木薯这一类食物,处理不好也容易中毒的,所以自己每次烧竹笋的时候总是注意一定要弄熟透才能吃,毕竟自己不是熊猫,不能直接吃竹子啊。

梅咏雪从药铺里回来,龙四这个时候也来了,笑着问:“咏雪,方才又摸出什么来了?”

梅咏雪一脸严肃地说:“虽然方才那个病人似乎不是大头瘟,可是痔疮这个事一定要注意啊,多吃蔬菜水果,千万不要得这种病,就算是痔疮重了也不要用枯痔散,很要命的。”

看到那两个人哈哈大笑,梅咏雪扁了扁嘴,明明是正经要紧的话,却只当搞笑段子,不论你们怎么样,我却是从此要注意的了,本来在这个时代不能够洗牙就已经很郁闷,现在自己才二十四岁,牙结石还不算太多,等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不知道牙齿内侧要积累多少结石,真的是很龌龊的了,假如再添上一个痔疮,那可就更麻烦了,所以自己从此要尽量多吃蔬果,早上一定要喝菜汤,白天的时候带了水果来吃,一定要补充纤维素啊。

随着河北疫情越来越严重,梅咏雪的情绪也愈发紧张,简直有点像惊弓之鸟,上下班路上都带着口罩,只是在店铺里却不好这样好像防疫战士一样,所以只好胆战心惊站柜台。

到了十月的时候,北京城中终于开始出现病人,而且两三天就迅速死亡,一时间北京城中开始人心浮动。对于瘟疫与饥荒,古代的人其实是并不陌生的,简直成为了积淀在民族基因密码内的整体记忆,这时有老人回忆起自己的长辈讲述过的,一百年前明宪宗成化年间的那场大瘟疫,那可真的是“死者枕籍”,一个摞一个,刚刚死去的人把之前的尸体当枕头,而且还往往是突然间死在道路上,这种情形想一想其实是非常恐怖的。

当时的一大措施就是,在城门外置了六座漏泽园,将尸体迅速送到公共墓地掩埋,在医疗技术严重受限的情况下,这就是防止细菌病毒扩散的最有效方法了。

这时候天已经冷了,梅咏雪这天晚上回到家里,正坐在火盆前烤火,忽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冬季的时候,人们都集中在屋子里取暖,为了保持热量又不能经常开窗,因此空气不流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屋内人数又密集,是不是更加容易传染疾病?樊娘子每天仍然是烧香礼佛,药师佛能够帮忙消解这场灾难吗?

第二天早上,梅咏雪照例出门上班,她脸上蒙着口罩,走在路上的时候,梅咏雪不住地观察周围,只见从自己身边经过的许多人都神情紧张,也不再盯着自己的脸上看了,前些天自己戴着口罩上街,大家都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己,光天化日之下蒙着脸走路,怎么看怎么可疑,帝都的人自古就有朝阳区群众的潜质。

其实当得知北京城中发生了第一起瘟疫死亡事件,梅咏雪原本那颗一直提着的心反而放了下来,当时她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来一样,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面对现实吧。

梅咏雪走在街上,看到路上偶尔有人也用布巾蒙在脸上,她的脸在口罩之后不由得微微笑了起来,虽然口罩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总能够更加安全一点吧。

这时,梅咏雪忽然感到脚下踩到了一堆软软的东西,她的心顿时一沉,要说这里的卫生条件虽然比贫民区要好一些,然而也没有到天差地别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