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二章 全面管制(2 / 3)

加入书签

才是重点。越漫晶想了想,挤进去抄了一盒油浸金枪鱼罐头,这种海鱼自己的空间中不出产,金枪鱼碎用来做寿司是很好的,只可惜这里的紫菜已经被抢购完了。

越漫晶紧紧看护着自己的购物篮,挤出食品区之后,她来到一个人比较少的地方,在这人声鼎沸的超市,如今只有这里堪称清净,这是瓷器区域,虽然也有人储备餐具,然而囤积这种东西的人毕竟不多。

越漫晶在这里明显宽松的过道里慢慢走着,她很想再收一套精美的瓷器,然而想一想自己的存款,最后只买了两只日式黑陶面碗,很大,口宽底窄,好像一个倒立的三角锥形。厨具区里走来走去的人也不多,越漫晶拿了两口沉甸甸的铸铁锅,锅具一类很需要再添置一些,虽然空间中原本也有西洋旧式的煎锅炖锅水壶,和现在式样的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有一套对开的心形饼铛,然而她还是觉得多存一点能让自己更加心安。

结账的柜台前也是一条长龙,越漫晶提着篮子等在队伍之中,听着自己前后的人聊天:

“今天加班晚了,来到这里只抢了一点米和罐头,其余的全都没抢到。”

“唉,本来我还没想到,是我妈妈提醒我说,一旦凭票供应,就说明物资很紧张了,而且还会更加紧张,让我下班后赶紧买一些东西,她在老家也正在囤货。”

“妈妈很明智啊!我反正是一听到买东西要票,心里就开始慌了,那段历史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然而零零碎碎也听说了一些,所以赶紧来买食物,我也知道自己家里能存的东西有限,而且消耗完了也就完了,不能自己继续生产,然而这么紧张的局势下,人总得做点什么对吧?坐在家里省事倒是省事了,然而心里不稳啊,坐在沙发上百爪挠心似的,一定要出来找点事情做,虽然也是如同端了一碗水去救火,然而这样忙忙碌碌,心毕竟没有那么慌了。”

“后天就是周六,不知那时候会不会补充商品,休息日一定要赶早来抢购啊,如今的钱贬值越来越快,再不花掉的话,只怕就什么也买不了了。”

越漫晶暗想,看来嗅觉敏锐的人还是很多的,不知当局有没有料到全面计划经济居然会提前引发大抢购,可能祂们预测到了吧,毕竟那么多智囊团,然而自己却是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自己是读过那段时期的历史资料的,知道在凭票供应物资紧缺的时候确实会有大抢购,尤其是过年过节市场上有一点好东西的时候,抢购更是厉害,巴不得把钱和票都塞到售货员手里去,然而配给制是在下个月才实行,自己没想到消息刚公布就这样了。

终于付完了款,越漫晶提着自己新买的几样东西往回走,与路上其她人比起来,她算是购物袋比较轻的,不像别人都是大包小包地拎着。

回到家,越漫晶简单吃了迟来的晚餐,这时牛宝莉往群里转了一张图片,越漫晶点开一看,原来是一张报纸的照片,那灰白暗淡的底色让她直觉地感到这份报纸已经颇有些年代了。仔细一看果然,原来是一九八二年的天津日报,花纹边框里的竖版大标题写着:“春节定量供应主副食品二十种”,然后再看正文更耐人寻味了:

“一九八二年春节,我市商业部门凭本、凭票定量供应市民的主副食品有二十种:鱼,每户一斤;鸡蛋,每户三斤;鸡,每户一只;牛肉,回民每人三斤;粉丝,每人二两;块豆腐,每人二十八块;大葱,每户两斤;白糖,每户三斤,单身一斤;卷烟,每户二十五盒;优质酒,每户一瓶,单身一瓶;食油,每户一斤;麻酱,每人一两;站米,六斤;富强粉,每人三斤……”

另外黄豆、蚕豆、江米(也就是糯米),都是每人调剂供应一斤,杂豆半斤,花生六两,葵花籽半斤。

每家一只鸡还用括号括出来特别强调是“二斤以上的”,显然是不能用冻死饿死的小鸡崽冒充,必须要给够分量,不能欺骗群众。“站米”她一时没弄懂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应该是“小站稻米”,那还是一种优质稻,然而那句“每人在定量内调剂供应六斤”就有点费解了,难道不是额外的过年物资,而是在原本粮食定量内换了一下品种?比如说原本是每人每月玉米面定量五十斤,如今把其中六斤换成小站大米了?

这时牛宝莉说:“从网上挖出来的,这就是一九八二年天津春节的年货,许多东西的供应时间都是从一月一号直到三十一号,看来这就是整个月的副食品了,牛肉是回民才每人给三斤,估计汉民还没有这个待遇,猪肉也没看到有。”

姚远珊咋舌道:“真的是很可怜了,豆腐倒是供应挺充足的,每人二十八块,春节的时候每天吃一块就当过年了。”

韩泳毅道:“粉丝才给二两?作一个蚂蚁上树就差不多了。”

姚远卿:“前提是得有猪肉末。”

越漫晶看着自己碗里的牛肉臊子卤蛋面,拍了一张照片发上去,道:“这估计得是那个年代过年才有的伙食吧?”

姚庭阿姨立刻问:“漫晶,都已经八点多了,你怎么这个时候才吃饭,加班了?”

“阿姨,我今天没加班,下班后去了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