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临安欢乐生活(2 / 3)

加入书签

邓师傅了,你们的课业务必不能放松,我和你们大舅舅也不指望你们能够考状元,只要别长成傻白甜就行。”

正月二十一,商玦特意晚开了一个时辰的店门,和吕晴一起送姜川姜越到邻街潘嬢嬢家里去见先生。这邓妙华虽然出身富商之家,却是李清照一类人物,自幼饱读诗书,对历代治乱兴亡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尤其是她家里并不是那种有点不接地气的书香门第,而是商贾世家,因此对于经济之道也颇有见地,南渡路途之中更加见识了一些事情,也算是饱经忧患,属于现实主义一类人物,偏偏又几乎无书不读,堪称通才,商玦与吕晴与她相谈过半天,总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点像是薛宝钗和贾探春的结合体,精明能干,懂政治,不迂腐,把孩子交给她很是放心。

邓妙华今年四十六岁,自从丈夫死后,她清心寡欲,一颗心如同古井一般,到如今已经二十年了,虽然在这花团锦簇的临安府,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只把外面的热闹繁华当作幻境,因为她知道自己不能够多想,一旦心思触动了,再要过这样如同老僧一般的日子就分外难熬,因此一年四季都是一身灰衣,眼睛都不带往窗外瞟的。

这些年来虽然是给一些富户书香未出阁的女子讲些文课,换得束修度日,然而她虽是尽心教授,对于此道却也不怎样热心,只是一来以此谋生,二来也打发一下孤独苦闷的时光,因为她早已看清这些女子的命运,若是运气好的,不过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再多生几个儿子巩固正室夫人的地位,让小妾绝了念头,其它的便再没什么了,如同豢养在银笼里面的金丝雀,衣食供养不愁,只在内宅舒服受用,平安到老全靠福分,若是有个风吹浪打,便一切皆休,便如同自己一般。是以纵然学了一肚子学问见识,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终究是无用,而且如果看得太清楚了,反而更加痛苦,这便是“慧极则伤,情深不寿”,或许还不如糊涂一些能过得更好。

不过去年秋天的时候有个新近爆发的潘嬢嬢来和她说,要请她给三个孩子上课,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那女孩是潘嬢嬢的孙女,两个小郎君的舅舅是开饮食店的,彻彻底底的市井之家,学堂便设在潘嬢嬢家里。

打动邓妙华并不是她两家出的学费不薄,毕竟请得起自己的东家给的钱都不会太低,而是因为三个孩子还小,自己有十年的时间做一份长期家教,经常换东家她也觉得烦,而且潘嬢嬢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若是两家相处得来,将来三个孩子会给她养老,那金娘她家也没打算让她嫁人,就想让她传承姥姥的手艺给人家接生,另外两个男孩子显然承继家业顶门立户,如此一来三个都是靠得住的,邓妙华没有生育,族亲也不可靠,盯着自己一个寡妇都如同蚊子见血一般,思量一下若能如此倒是也不错,因此便结束了其她主顾的课业,专心来教这一门。

把孩子的功课托付给了邓妙华,商玦和吕晴可是轻松了许多,吕晴便能抽得开身到店里去帮忙,如今店面愈发兴旺了,商玦和刘婶两个人竟然有些忙不过来,现在添了吕晴这个重要支柱,其她两人顿时感到身上的担子没那么重了。

休息日的时候,商玦和吕晴进入空间整理已经订货回来的琉璃片,这几年商玦抓紧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学习了木工,此时便可以自己给空间中的窗子把窗纸更换成琉璃,吕晴则给她打下手。

两个人一边干活儿一边说:

“官家去年发布的经界之法着实是仁政,丈量了土地,辨明了肥田瘦田,南来的归正人可以在朝廷手里领土地,还能从官府借钱买耕牛,本金只要在八年内还清便好,还说在绍兴三十年之前一概免税,朝廷这本钱下得可大了。”

“确实是,政府贷款啊,不但能买牛,还能买种子买农具,安家置业,总算没有完全抛弃沦陷区的同胞,今后江南这一片定会越来越繁华。既然农业税减免了,就要开辟新的税源,所以今后定然更加依赖海外贸易的关税了。”

“要说那海外来的货物确也不错,我就喜欢那些香料,做菜熏香都好。啊,这琉璃窗子就是比纸窗要明亮得多,而且看起来如同水晶一般,真真是个妙法儿,亏你怎样想来的,只怕官家的皇宫里都没有这样的窗子哩!”

商玦笑道:“是好看,不过价钱也高啊,我们这两个月的利润都用来买琉璃片了,现在距离玻璃大范围推广还要几百年,我们要给她们把后面风吹雨打破损替换的琉璃片都准备出来,现在山洞里存的那些大概够用好久了。只可惜这么漂亮的窗子,大宝二宝这几年都看不到。”

“唉,真想把我们外面房子窗户上的纸也换了。”

“这还是免了吧,我们也不要太招摇了。西王母曰:闷声发大财,偷偷地享受,打枪的不要。”

下午,两个人干完了活儿,便走出来商量着去酒楼吃一次。

“前儿听说当年东京闻名的丰乐楼又在西湖边盖起来了,好高的哩,当真是上可揽星月,下可隔尘埃,里面漂亮得如同王府一般。如今东京城的好些商家都在临安重新开业,也算是我大宋中兴吧,我们便去那里看看可好?”

商玦当然连声叫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