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 绍兴议和(2 / 3)

加入书签

不是好?”

潘嬢嬢乐得合不拢嘴:“可知好哩!我也正有这个意思,要说这世上,天还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年的东京城何等热闹风光,我们这些江南的人都想到那边逛逛,哪知道转眼间便败了,如今那金人也是隔三差五地往这边打,知哪一天将这临安城也占了呢,那时节岂不是要逃命么?两家一起逃总比独自逃要把握得多,再把法镜寺的师父们也请出来,末法时代也讲不得念经拜佛了。”

吕晴微微笑着说:“嬢嬢不必担忧,不是说官家正在和金人议和,仿效那澶渊之盟,两家划江而治么?若和谈能谈拢,后面八成儿就不像如今这么着了。”

潘嬢嬢连连点头:“的是的,总这么连年打仗也不是长久之计,早议和的好,越快越好。”

晚上商玦回来,吕晴和她说了打算和潘嬢嬢两家合请一位先生的事情,商玦也觉得很不错,笑道:“这下可好了,都是女孩子,不怕性骚扰!”

吕晴又说起议和的事情:“如今人心思定,打了这么多年,都打得烦了,连潘嬢嬢这样不关心政事的也说议和好,看来议和是不得不尔了,只可惜当年被掳到金国的人却恐怕再无返归之日。”

商玦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很为难了,如今贫的极贫,富的极富,大片的土地都是一个大地主的,打仗就要烧钱,那么多辽饷都从农民身上征,今儿这个造反,明儿那个造反,再这么打下去,来个大爆发可就完了,因此官家的意思便是舍了江北那片地方不管,只保江南。这便是妻儿赵迎春,各自寻投奔,真到危急关头谁也不顾上谁了,江北的人固然痛苦,然而也不能要求江南之人拼了自己的日子不过来帮她们,所以有时候国家民族真的有一点虚幻,大家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如果谈不拢也就不用讲什么民族大义了。反正无论如何,决不当牺牲品。”

“今儿早上看朝报,岳少保上了第四道奏折,拒绝了官家提拔他的开府仪同三司,另外三个将军刘光世、张俊、韩世忠都已经接受了新官职,岳少保一心想着打仗,这可如何是好?让官家何以自处?”

商玦一听,妈呀,连续四次拒绝升迁,这可比十二道金牌还吓人呢,这是自己往死路上走,岳飞确实是精忠报国,然而他这行为太不符合当今主旋律了,逆时代大潮而动是十分危险的。

又过了几个月,这一天乃是绍兴十一年腊月三十,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前一阵岳飞父子果然被囚禁了,因此这一个除夕商玦也觉得有点不是味道。

大宝小宝吃完了年夜饭,安静坐了一会儿便楼上楼下地跑着玩儿,商玦又喝了两杯酒,头脑里微微有点飘起来的感觉,这是大脑受到单细胞真菌排泄物的轻微毒害和损伤,她不由得念起一首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吕晴歪在一边说道:“可怜道君皇帝在绍兴五年便薨逝了,我们这边直到绍兴七年才晓得,现在钦宗皇帝倒是还活着,也不知道还能挺多久。道君皇帝那首诗写得确实凄凉得很了,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至死也不能回到大宋的国土吧。”

商玦冷笑一声,说:“他们两个自作自受,就在那里蹲着吧,反正他们的儿子兄弟正忙着和金人议和,听说当今官家倒是急着要把生母韦贤妃赎回来,钦宗皇帝与当今官家不是一个妈生的,他又曾当过皇帝,这下可麻烦了。”

第二天绍兴十二年大年初一的早上,街上传来朝报的叫卖声,商玦打开大门买了一份,重新闩好门后一边往房里走一边浏览标题,只见头版头条就是“赐死岳飞”的大标题。

商玦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没想到昨天大家都在欢度除夕的时候,岳飞父子被杀,可惜岳飞只有三十九岁,一起被处死的长子岳云也只有二十三岁,看来赵构为了议和已经不顾一切了,全盘答应了金国的所有条件,岳飞的死是重要一环,岳飞不死,合议不能成功。这就是“政治有风险,报国须谨慎”。

吕晴一看到商玦走进来时的面色,就知道有事情发生,连忙问:“怎么了?又有什么祸事了?”

商玦摇摇头,将朝报递了过去:“昨天在风波亭杀死了岳飞,秦桧在这里面出力不少,看来这件事的锅都要他来背了,就算是几百年后也仍然是奸臣有罪君王无辜啊,岳王庙里塑个跪像,只把秦桧拿来挡刀,皇帝隐身了。”

吕晴沉重的表情中添了一种莫名其妙:“你在说什么跪像哩,现在哪里有给秦桧塑像?岳少保怎么又成了岳王?”

商玦摆了摆手,道:“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慢慢看着便知道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应该赶紧写一本书,把自己知道的都写下来,免得我们的大宝二宝将来坑在这上面。”

吕晴神情更加疑惑:“你担心她们尽忠报国反而被害吗?女子历来都不能为官的,她们没有这个危险。”

“现在是没有,只怕再过几百年就有了,到时候什么阶级革命救亡图存都出来了,如果大宝二宝的后代跟岳飞似的那么赤胆忠心不顾自身,可是要坑,凡事都要多留个心眼儿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