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 故人(3 / 3)

加入书签

有了,空间中两匹,外面两匹,两人也已经学会了骑马,虽然不像是官军骑兵那么精通,还能玩儿镫里藏身的花样,但是骑着马逛街或者在空间中巡视是足够的了。

法镜寺在下天竺,西边是飞来峰,东边是月桂峰,两人沿着山路迤逦而上,一路上只见山色如画,崖陡谷深,清涧淙淙流过,可惜此时已经是深秋,少有山岚雾气,否则更加缥缈了。

来到法镜寺门前,两人下了马,商玦上前打门,不多时一个中年尼姑开了门,一见她们两个“年轻男子”,便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两位施主,敝寺是尼僧清修之地,不接受男施主随喜。”

商玦含笑道:“我们是来请师太帮忙供养一下先人的灵位,家慈生前最礼敬佛法的,十分敬重法镜寺师太们戒行高深,特特地要我将一家人都供养在这里,不知师太肯答允否?若是师太肯应允,我这里有香供之资敬献,还望师太笑纳。”

那尼僧一双饱经世故的眼睛将两人刷地打量了几下,见“他们”两个干干净净斯斯文文,说话又有礼貌,穿戴也不错,不像是泼皮光棍,倒很有点读书人的样子,又一看那银子包,念诵了一声佛号,道:“两位施主请进来奉茶。”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孩子声音从后面传来:“师叔师叔,猪肝买回来了!”

商玦吕晴(⊙?⊙)

看到这两位新赞助者呆掉了的表情,那尼僧道:“慧慈你总是这般毛躁,大喊大叫的。两位施主,庵堂里收养了一个孤女,那孩子才两三岁,我们成年的尼僧全年茹素乃是应该的,只是那么小的孩子,一日三餐米粥菜汤的只怕有碍身体,所以才买了一点猪肝给她煮粥。”

商玦心中说:“比我小时候的伙食好多了!我虽然是无神论,不信宗教麻醉剂,但是慈悲为怀总是好的。”

吕晴笑道:“师太们真的是大慈大悲,既然恁么,我家里便是开食店的,有些奶酪放着,下一次便带来给孩子吃,师太们也吃些,壮身子的,我听说当年佛祖从雪山上下来之后身体虚弱,便是喝了羊奶补养身体,这须是没有破戒。”

尼僧合十道:“羊乳牛乳虽然不属于荤腥,然而牛母子有夺食之怨,我等持大戒的佛弟子也是不敢食用的,给孩子吃倒是很好。多谢施主。”

因为捐助了五两银子,两人被请进法镜寺奉茶,这法镜寺其实并不很大,院落屋宇都小小的,但是建筑风格十分秀雅,院子里的花草也都修剪得很齐整,院内一棵树木十分高大,夏季看来颇为阴凉。

虽然五两银子是一笔不太小的钱,但是负责接待的尼僧表情仍然平静,没有什么谄媚,也并不十分热络,看那样子也没打算请她们在寺里四处转转,将要供奉的亲人名讳写给了尼僧智通之后,只等喝两杯茶就请她们走人。

吕晴向智通师父讨教着佛法,旁边商玦第一杯茶见了底,正要续第二杯,忽然眼光一瞥,忽然看到一个人影担着水桶走到前面来挑水。

商玦眼皮一跳,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寺里面还可以带发修行吗?”

智通平和地说:“那是严居士,靖康之难乃是国运的大劫难,许多人的功果被败坏了,严居士本来与亲人一同南渡,然而路途辗转遭逢不幸,夫死子亡,她孑然一身,便了断了六尘,到敝寺带发修行。”

商玦一听,马上明白了,原来桑平和桑无病全都已经死在逃难的路上,也可能她们已经到了江南,但是当时这边也不是很太平,颠沛流离之下不是遇到盗匪就是因病死亡,古代卫生条件本来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当时是逃命,路上也不断可以看到死人,因此染上疾病也不奇怪。

桑平一家虽然逃脱了汴梁城破的大难,但是最终也没有得到幸免,只有严氏一个人活了下来,她寄居在这尼庵里,想来是在这边没有亲戚可以投靠,所以找一个可以安静度日的地方,估计还捐献了残存的家产,但是一路逃命,财产应该所剩无几,不知她会不会就此在这里养老,如果是这样,那其实也挺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