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 国难财(2 / 3)

加入书签

房产,却是不仁义忠厚了。那两个小官人也是甘冒奇险,接了您的房子,将来有多少收益也都是因为人家胆子大。两位小哥也是有决断有担当的,若是金军真的攻进城来,一把火将宅子烧成白地,也是天意如此,命中无财,怨不得谁。”

吕晴笑道:“这便如赌场押宝一般,若是金兵退了,这便是我们关扑得来的,若是真打进来,宅子毁了也是我们自己折了赌本。”

那马上要逃难的人摇头叹息道:“你们尽管放心,我们要往泉州去,‘涨海声中万国商’,也是热闹繁华处。若是金人把整片江南都占了,我们也好在那里买船出海,往三佛齐那边去,也许别有一番天地。”

商玦顿时对那人刮目相看,这个年代能够想到要移民东南亚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东南亚其实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只不过作为外来人口恐怕难免受到排斥,这种时代又不是现代法制文明的时候,移民到那里风险很大的,完全不同于后世已经开发成熟的新马泰旅游。

虽然是已经付了全部房款,但是吕晴和商玦并没有要求对方马上搬家,因为原业主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想到对方此时那兵荒马乱的心情,两人也不由得心有戚戚。她们只是先拿了一套钥匙,双方约定好三天后对方腾出房子,并且把剩余的钥匙全交给她们,到那时交割手续就正式完成。

临分别的时候,商玦笑着对牙人说:“先生要一直留在这里吗?你觉得金兵能打进来吗?”

牙人一晃脑袋,一口白牙地笑道:“此时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到处都是金光灿灿的宝贝,让我怎能忍心不下口?就算是金兵现在打到城门前,我也要做好最后一笔生意。”

商玦和吕晴都乐了,这可真的是爱岗敬业,胆子能包住天,火烧眉毛了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难怪乱世之中有人能发横财。

三天之后,两个人接了钥匙,送了一包糕饼当做临别赠礼,然后看着那一家人乘着马车离开。车轮滚滚扬起一片灰尘,终于渐渐去得远了,在街道尽头化作一个小小的黑点,那家人远离了临安的战火,希望她们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的宁静之地。

两人进入这套新买的二套房——好在这时候临安还没有后世的房产限购,虽然真宗和仁宗朝都推出过禁止官员购买政府出让的公屋,也不许在东京城买二套房,但那都是针对官员的,平民还没有在限定之内——房屋内部已经被大致收拾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些散乱,商玦和吕晴把东西又整理了一下,那家人留下了一些书,她们打了包袱背了回去,这一回书架上更充实了。

商玦一边将那些线装书放进包袱皮里,一边说:“幸亏一直没买书,除了每年换一本历日,没想到买房还有得送书。”

“啊,看到她们的马车,我想起来了,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攒钱买两匹马?这样去哪里都方便了。”

“确实是,尤其是里面那么大一片地方呢,每次去湖边都有点头痛。不过,话说你会骑马吗?”

“呃,不太会,虽然在庄子里长大,但是一个女孩子没什么机会学骑马,就是游泳都是刚刚跟你学的呢,不过既然能学会游泳,我们一定也能够学会该怎样骑马。”

临安城中愈发慌乱了,不过仍有外面的消息传来,听说赵官家连越州也待不得了,又跑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然后从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坐着大船漂到了海上,简直堪称“铁掌水上漂”,一时间商玦真的以为他要在海外建国了,开启大航海计划,发展中国的海外领土。

除了有时出去售卖一些食物,两个人这段时间很少出门,商玦一有空就进入空间打理那座一直没有完成的小屋,说起来惭愧,已经两年多了,那座石屋仍是靖康二年那个半成品的样子,只修了两道矮墙,门窗之类一直没有继续,成了南宋烂尾楼,这也实在是没办法,这两年一直忙着攒钱买房买家具,真的顾不上这里,但如今却要赶紧修葺了。

于是商玦量了尺寸,找人打了门窗,买了五金零件,和吕晴一起琢磨着将门窗安上了,墙面也砌得完整了,基本上可以遮风挡雨。

商玦看着那家徒四壁的石屋,摇摇头,道:“可惜我没有专业学过木工,从前和冯叔学的那些只能干点粗活,打造门窗都不行呢,恐怕造个木板床也是为难。”

吕晴安慰道:“没关系,如果一定要躲进这里来,我们就把外面的床搬进来。”

“可惜尺寸不合适,况且那床我们的新家还要用的,唉,我真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莫若将原来山洞里那张床改改,做一张板床,重新刷了漆,便不再让人想起它原来的样子,将就一下可好?”吕晴出主意道。

商玦想了想:“也只得如此,我先将床改一下,然后剩下的板材再做一个简单的储物柜,再打一套桌凳。”

于是两个人就在山洞里拆起了旧家具,板材堆得到处都是,幸好山洞宽大,才没有将木板垒得如山一般高,大部分都铺在了地上。

商玦一边回忆着冯叔是怎样教的,一边和吕晴商量,吕晴心细,想起从前买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