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寒风凛冽(2 / 3)

加入书签

柴门风渐紧,泥炉炭初红。霜雪银光冷,钵盂肉香浓”,顿时脸上有些发烧,道:“是我胡诌的歪诗,别笑我啊!对了,你们公司春节放几天假?年终奖怎么样?国企的年终福利应该是很高的吧,我们老板年尾的时候终于把之前截留的20%的提成发下来了,虽然我拿的不多,但是感觉也不错了。”

“写得很好啊,每句都看得懂,很直白生动,而且字句里面的情境感觉很暖心啊,一句冷一句热,衬托得家里面更暖了,如今才发现原来你还会写诗(*^__^*) 可别提年终奖了,今年年终奖少得可怜,听老员工说,虽然说这些年每年的年终奖都不是很高,但是像这么可怜的却从来没有,就那么几千块钱,路途远的人还不够机票费。我们公司的效益也是越来越差了,虽然说是重点国企,国家力保的,但是要命的是正因为我们是受关照的国企,因此新的生产线硬是不让引进,因为引入了就会有一大批人失业,现在空耗着人力成本在那里,产品也不能升级换代,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政府一句‘你们要承担社会责任啊’,企业领导就说不出什么了,而且还有公司党委呢,党委也是不答应的,所以我们公司只能眼睁睁往下滑,虽然暂时没有失业,但是也不知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呢。”

苏霓看了也有些无语,共和国嫡子不好当啊,她只好说:“别担心太多,那样大的国企呢,国家哪能说就这样任凭它倒下?肯定会有措施的,不过人多准备几条道路总归没错。对了,好久没和老同事联系,你知道松泰现在怎么样了?上一次听说要引进新设备,工人们反应很大呢。”

苏霓不是一个很爱交际的人,很少主动找人聊天,因此自从离职之后与老同事的联系就比较少,不过何诗曼性格活泼,很擅长人际关系,消息一直很灵通,因此苏霓就想从她那里打听,或许她会知道得比自己多一些。

果然,何诗曼噼里啪啦地说:“也不容易呢,之前说要引进设备裁减人工,但是工人闹得很厉害,要说还是工人阶级有力量,比当初办公室人员厉害多了,最后政府出面协调,新设备没有引进,有一部分硬生生从全自动改为半自动,虽然还是裁了一部分人,但是失业的人毕竟少多了,这也算是双方的妥协吧。如今技术升级半生不熟十分尴尬,就好像一辆内部有故障但是还能走的车一直在路上稀里哗啦摇摇晃晃,就这么将就着开呢。”

何诗曼的比喻太形象了,苏霓顿时对着手机乐了出来,她脑子里倏忽掠过一个想法,这简直就是一锅饭做夹生了,种种矛盾硬是糅合在一起,就这么凑合着在尖锐的摩擦中继续前进。

何诗曼继续说着:“阿霓,刚刚看到你写的那首诗,突然就很有感慨,觉得我们一天在这里朝不保夕时刻紧张的日子,真的不如淳朴的田园生活来得踏实,在城市里总是要担心一旦失业要怎么吃饭,但是如果自己有一块地就不用担心了,土地上总会有出产的,自己种粮食蔬菜,还可以喂喂鸡养养猪,到了过年的时候就在家里杀鸡宰猪吃杀猪菜,自己养的猪肯定不会用瘦肉精之类的,农家土猪肉,多美啊!”

苏霓在屏幕这边连连摇头,道:“农业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啊,现在不是正在提农业专业化吗?都要经过系统培训的,考试合格了才能持证上岗。真的要自己种地养殖也不容易啊,如果没有现代机械,真的要抡锄头的话,田里的活儿很辛苦的;家禽家畜一天三遍要投递食物,还要清理粪便,现代人工智能的养殖场,人就轻松,都由机械完成了。如果是那种旧式养殖法,都要自己干的啊,过年的时候也不能完全休息,总有事情要做的,不能完全撒手彻底懒散下来,春节也就不那么痛快。而且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有什么自然灾害,那可就惨了,田里面颗粒无收,染了瘟疫的家禽家畜尸横遍野,你想想那种场面(衰)”

苏霓说了这么一大套,何诗曼在那边看了也连连叹气,道:“我知道我都知道的,只是有时候实在觉得很心累,所以才会幻想另一种生活会不会好一点?起码自己有田地,不用担心吃饭问题。现在城市里虽然看起来层次高,技术先进,文化艺术都很丰富,但是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难道要吃钢筋水泥吗?”

虽然她说的是失业问题,但是苏霓却马上想到了几十年前的困难时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个不用担心,如果真有短缺的问题,肯定是首先确保重要城市的。”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何诗曼那边有邻居过来拜访,她便过去帮父母招呼客人,这一次的交流信息便告一段落。

春节门店一共放假九天,苏霓自从重新开始上班,便很少有机会这样好好休息,平时别说下班后也要经常留意微信工作群,即使是休息日,群里面也总是有消息,有时还有电话,因此一颗心总有些飘飘忽忽不能安稳,年假的时候一切工作都停止了,终于可以放心好好休息几天,于是除了家禽家畜的事情,苏霓如今是无事一身轻,彻底放松了,就这样在空间中与世隔绝休养生息了三四天,她感觉心头的疲累逐渐消失,一颗心仿佛又受到滋润,元气渐渐恢复了。

二月六号这一天是正月初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