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崭新的职业(2 / 3)

加入书签

“现在我一个人在这边看店,所以是早上九点半到晚上九点,不过这家新店没有正式开业,客人比较少,就不是很累。每个月休息四天,目前看来还行吧。”

“(衰)这么长的工作时间你受得了吗?每周都不到一天的休息时间啊!工资怎么样?”

“目前来看还行吧,现在还没感到受不了。工资每个月一万块钱,不是很高,但是工作轻松,离家也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钟就到公司,不用花很多时间在路上了,也可以弥补了,而且店长说,等以后老店也搬迁到这边来,人多了看看能不能和老板建议分上下午的早晚班,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就算不能这样子改工时,起码我也不用六天全是直落,总有三天早班。”

“那还好,希望两个店早点合起来,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老板说过两个月就可以合并。我现在不想去远的地方上班,路上消耗的时间太多。”

“离家里近也是一件好事,起码每天上下班不需要在路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子其实也是增加了休息时间。”

“是啊是啊,以前每天上下班都要花一个多小时,现在来回只要十几分钟,节省下来的时间就相当于放假了,以后改成八小时工作制,我的休息时间也不算太少。”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又有客人进店,苏霓就站起来招呼顾客了。

终于到了休息日,工作了六天之后才放假一天,让苏霓分外感到假期的可贵,前一段时间整天待在家里,对于休闲时间的感觉就有些淡薄了,但是现在经历了一周的工作,便咀嚼出休假日的滋味来。这一天早上苏霓起床后来到避秦津,往鸡栅里撒食料的时候只觉得此刻的时间特别美好,天似乎格外清澈,草地的气息也比前几天要清新,连鸡粪味儿都显得没那么难闻了。

苏霓吃过早饭后,骑车来到湖边,从船坞里撑出一只木船来,这些日子她有时候就在这里练习划船,如今算是没那么生疏了。

这是一只小巧的采莲船,船坞里一共四只新刷了油漆的莲舟,另外还有一艘座船,那样大一艘旗舰船只苏霓一个人是绝对划不起来的,只好让它岁月静好地待在那儿了。

苏霓有些磕磕绊绊地划着船一路歪歪扭扭、时而还要打一下转地终于来到湖心岛的岸边,她把船泊在岸边,自己走上岸去,沿着石子小径一路弯弯曲曲往岛心深处走。

道路两边长满了桃树,这时已经是五月处,岛上的桃花已经大部分凋零,暗褐的泥土上、灰白的石子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粉红色的有些失水的花瓣,看上去的确有一种失落的美感。

岛上林木茂密,但是大部分都是桃树,三四月份苏霓最喜欢去的两个地方就是避秦津和湖心岛,在避秦津看了杏花,又来湖心岛看桃花,那个时候的岛子上真的是灼灼霞光灿烂一片,满目桃花粉红到耀眼,苏霓还摘了桃花捣烂,混合着蜂蜜做面膜。然而如今这一望无际的桃花终于也到了凋谢的时候,一眼望去枝头已经仅剩下几朵奄奄一息的花朵残存在那里,估计一阵风或者一场雨就会完全落尽的吧,到那时树上就是一片青绿,除了树叶,还有青青的小桃子,苏霓只看一眼就觉得牙根发酸。

苏霓没有在渡口找到刻着岛名的石碣,于是她就直接把这个岛屿命名为“桃花岛”,她沿着曲折的小径一路走去,半个多小时之后,前方出现了一座庵堂,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石青填底朱红大字的牌匾,上面那几个大字龙飞凤舞,但是苏霓还是认得出来——桃花庵。

这个名字取得真是极其直白,与海瀛洲里其她那些极尽精雅巧妙的名字,比如珍珑院、梨雪岩、云梦泽相比,有本质的不同,简直是洗尽铅华,单从名字来说,不但繁华气息没有了,连那股仙气都淡了,很有一种大雅似俗的洒脱味道。

第一次看到庵堂的名字时,苏霓一下子就想起唐伯虎的那一首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当时她模模糊糊地只记得前面四句,说来惭愧,那还是看几十年前的经典香港老片“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记下来的,那时便觉得几句诗很别致,如今一看到真实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桃花庵,她的情绪立刻全被勾起来了,回去就上网查了一下全诗,后面的诗句是:“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真的是很洒脱很淡泊,然而苏霓觉得自己还是个俗人,如果让自己守着竹篱茅舍过那种粗粮野菜、清苦宁静的生活,自己恐怕是受不住的,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有些不满足,她觉得对于自己来说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像现在这样,拥有一个广阔的园林空间,空间中有精美坚固的建筑,还有精雕细琢的各种用品,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既能够享受物质的丰足,又能够隔绝外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