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 生存戒律(2 / 3)

加入书签

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我,实在有困难了会先去求助,不一定要去偷的,如果是绝境,我也愿意为了自己的行为负责。”

青年女子眼睛一亮,冲着叶莲娜点着头说:“就是啊,不求助直接去偷,他以为自己是盗圣呢?还挺潇洒有本领的。”

公知男憋着气说:“人家可能是觉得去乞求帮助不好意思啊,毕竟向别人张口请求帮忙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所以就一时走歪了路,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叶莲娜皱眉道:“不好意思请求帮助,他可好意思去偷?偷东西就有面子了?是不是觉得请人帮忙就是承认自己在生存上的暂时弱势,显得自己低人一等,而偷盗抢劫则是自力更生,凭本事吃饭,是强者的行为?顺便人情也不用还了是吧?典型的又懒又恶!他家里的人全被驱逐出去,我也觉得有点严重了,要么把女人留下,男人都放逐出去吧,毕竟女人的暴力威胁程度要小多了。”

二十几岁的长发女子听了噗嗤一笑,颇有兴趣地看了叶莲娜几眼,叶莲娜也觉得这个精明干练的女孩子与自己很投缘,便走上来说:“我叫叶莲娜,就住在公寓第八层,有空儿来玩儿啊!”

“我叫柳菁然,住三楼D号,很高兴认识你。”

在农业工场忙碌了一个上午,中午一群工人坐在食堂里,吃着几乎每天都一模一样的午饭,叶莲娜这个时候竭力让自己忘却飞船中的野猪,羚羊,野牛之类。

为了转移注意力,她和同桌的工友们讲起了今天早晨的事情:“今儿早上我们公寓楼里有一家被驱逐出去了,警察说她家偷了东西,那一家叫得真惨,当时就觉得有些为她们难过,但是也觉得心里有点发凉。”

斜对角坐着的一个男人面无表情地说:“开春以后这样的事情少多了,冬天的时候经常发生这种事,很多都比这个严重得多,天气暖和了,治安总算是变好了。”

一个女工友有些唏嘘的样子,说:“希望她们在外面能够活下去吧,现在植物都发芽长叶了,比冬天的时候找食物要容易多了,去年冬天大雪盖地的时候被放逐出去的那些人,我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

整个午饭期间大家都在讨论最近的治安问题,吃过饭后,叶莲娜紧走几步来到杜秋影身边,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袖子,杜秋影楞了一下,马上会意,脚步慢了下来,两个人一前一后将饭盘放在餐具回收处,然后叶莲娜拉着她就来到休息室里面的更衣间,那里放了一排柜子,主要是储存工人们的随身物品。此时更衣间空无一人,工间休息的时候大家都趴在外面的长条桌椅上打盹,很少有人进来这里。

叶莲娜打开那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属柜,从里面拿出背包,拉开拉链,拿出一个包得四四方方的黑色塑料袋,悄悄塞给杜秋影,低声说:“这里面有点吃的,补充一下营养吧。”

杜秋影犹犹豫豫地把东西端在手里,面上的表情有些为难,接受别人的帮助总是很难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自己的独立性,但是另一方面她又的确需要,因此就在自尊与生存需求之间徘徊。

叶莲娜完全明白对方的心情,事实上此时她觉得自己比杜秋影更尴尬,于是简短地抛下一句:“我们彼此都需要对方。”就匆匆离开了,一路上头也不敢回,飞快地回到工作场。这时她突然深深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施比受更有福”,因为很多时候这表明施与的一方是处于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不需要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

当更衣室里没有其他人,杜秋影这才感觉稍微自在一点,手中的塑胶袋沉甸甸的,她背转着身子轻轻打开袋子,只见里面是一包白米,一瓶草莓果酱,还有一小瓶肉松。看到这些东西,她的鼻子有些发酸,杜秋影咬着嘴唇想了一下,将那袋白米放在自己每天背着上下班的书包里,肉松和果酱则放在更衣箱的角落里。

下工的时候,叶莲娜走过中央竖着抽象派雕塑的城市广场,那个拉琴的人今天仍然没有来,叶莲娜有一种直觉,那个人今后不会再来了,自己无法再次向他表达谢意了。

叶莲娜被这种若有所思的忧郁情绪笼罩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深深呼出一口气,重新回复了全力生存的状态,加快脚步快速向公寓的方向走去。

当当当当,咣咣咣咣……

回到金属生活区,刚一进入卧室,还没等她换衣服,就听到一阵激昂的乐曲声刺入自己的耳膜,周围的金属墙壁也瞬间发生变化,眼前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前方就是舞台,舞台上是多达上百人的交响乐队,一个身穿宫廷长裙的女性正站在前方指挥。

那位女指挥促狭地回头看了一眼,下一秒镜头拉近,在那里挥动胳膊甩着头发弹奏钢琴的人物竟赫然是——贝多芬。

叶莲娜几乎要绝倒,又来了!这两天黛安娜不知抽了什么风,每天晚上自己回到飞船,她就给自己送上一场古典交响乐,都是经典曲目,而且钢琴师还都是乐曲的大名鼎鼎的谱写者,比如说莫扎特、巴赫、瓦格纳,今天给自己端上来的则是贝多芬的“命运”。

在那不断跳跃的激烈的音符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