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黄雀(二)(1 / 2)
唐军缓行,慢慢的向西北方向移动。
到了正午时分,唐军离吐蕃大军已不足三十里,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马上发动攻击的距离。
如果是和突厥人交战的话,两军安全距离应该是在六十里之外,再要靠近的话,随时都有可能被双方的游骑发现行踪,而且根本不存在突袭的可能。
当年李破率人北上草原,突袭阿史那埃利佛的近卫精骑,完全是当时的局势使然,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一个战争奇迹。
而此时,奇迹好像又再次理所当然的发生着。
吐蕃人的注意力完全被肥硕的猎物吸引住了,近二十万人,绵延近百里,以及那微不足道的反抗,都让吐蕃人欣喜若狂。
对于吐蕃将士而言,这俨然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同样是来自神明的赐予。
冲上去,杀死那些逃的最快的人,把其他人赶回来聚在一处,派人看管,大军则马不停蹄的再次追逐而去。。
吐蕃大军陷入到了一个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当中,将将进入到会宁川的时候,他们终于遇到了有组织的抵抗。
东迁诸部的混乱一言难尽,直到最后的一刻,一部分人头也不回的逃向了会宁川深处,另外一些人即使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却还是在勇敢的首领的号召之下,骑上战马,拿起一切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向奔涌过来吐蕃人发起了攻击。
这是东迁诸部最后的一点反抗,除了有些悲壮之外,几乎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
………………
而随着吐蕃大军的前移,唐军却已经处于在了他们的侧后,甚至于正午时候,徐世绩还让大家啃了点干粮,垫了垫肚囊。
人不解甲,马不解鞍,施施然的用过了午饭,给战马饮了些水,又等待了足有一个时辰,探报再次传来,吐蕃大军数千人已经追至会宁川,正与人在会宁川上纠缠。
一切条件都已成熟,徐世绩翻身上马,传令全军各部,拔营而起。
此前史贵则已率领一千人斜插向金城,阻断了吐蕃人的归路。
唐军将士陆续开拔,杂乱的马蹄声在大地上回响,他们不用再掩藏什么行迹,将士们熟练的催动战马,先是缓行,再是小跑,接着便进入到快速行军模式,马蹄声渐渐趋于一致,向前奔驰而去。
骑兵集群密密麻麻的铺开在旷野之中,按照将旗的指引,如同决堤的潮水一般向前涌动。
大军先向西北,再转而向东,重新书写了另外一个相似的故事。
……………
马戎和他的妻子缩在人群当中,所有人,不管是先前逃走的,还是留在原地不动的,都被吐蕃人赶在一处。
吐蕃附从们挥舞着鞭子,让人们老实的待在原地,正经的吐蕃人则聚集成一个个的十人队,游弋在附近,傲慢而又得意的注视着这一切。
他们再次夺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正处于幸福之中,甚至于他们觉得胜利太多了,让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兴高采烈了。
如果不是追击敌人用了太长的时间,耗费了他们太多的体力,这个时候他们也许会按照习惯做一些游戏来娱乐自己和自己的神明,比如说找些人来祭祀一下,又或者在这些奴隶当中挑选出一个漂亮的女人来,当场活动一下。
低地的女人比高地,甚至是家乡的女人要好的多,这已经是吐蕃人的共识,她们所发出的呻(和谐)吟和惨叫声,都是那么美妙悦耳。
对于常年征战的吐蕃人来说,他们无疑进入到了神明应许之地,所有的一切好像都任由他们予取予求。
隐约的哭声从马车中传出来,马戎恐惧的拍打着车辕,想让小崽子停下哭声,他刚才就看到那些人从队伍中抢出一些孩子摔死在地上,家人稍有反抗就被砍倒在地上。
悲惨的结局好像已经注定,马戎握紧了手中的短刀,因为他比较老实,没人关注他,可他却已经决定死在这里,只要有人敢来抢他的孩子和妻子……
此时从天空望下去,东迁的队伍已经被吐蕃人截成了一段一段,还有一些人在向外逃走,吐蕃人在追逐他们,整体而言,吐蕃人已经完全控制了大局。
之后是全员而返,还是给队伍瘦身,都将取决于吐蕃人到底缴获了多少粮食和饮水,如果太少的话,他们就会杀死老人和孩子,以节省食水。
………………
就在这个时候,大地好像颤抖了一下,马戎没怎么在意,但随后地面就不停的抖动了起来,马戎的心也开始一抖一抖,不久之前好像经历过一次。
他并不是一个战士,也没什么作战的经验,只是头脑要比其他人灵活一些罢了,此时还能保住妻儿无恙就说明了这一点。
可现在征兆太明显了,他僵硬的转过头望向西边,果然,烟尘再起,聚而不散……
比他有经验的人多的是,吐蕃人开始呼喝了起来,但并没不惊慌,他们觉得应该是西边的大军又派了人来?还是如本(吐蕃将军)们留人在了后面,这时才赶上来?
↑返回顶部↑